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心似明月澄,行如明月朗

(2015-03-15 20:08:49)
标签:

文化

随笔

诗歌鉴评

鲍大雪先生

分类: 随笔

心似明月澄,行如明月朗

——致诗人鲍大雪先生

感谢雨云博乐将此帖推荐至新浪草根博客板块原创基地栏目

“心似明月澄,行如明月朗”。

2003年,您曾自费油印了一册《自选韵语三百首》,送了我一本,捧读之后,这两句诗就悄然拨动了我的共鸣之弦。如今,再反复读您2009年自我编撰的《晚趣老人韵语选》,这两句依然如黄钟大吕,在我心中噌吰鸣响。

为何这两句最能打动我呢?

思来想去,这两句诗,表达了一个读书人从内在世界到外在行为都要像明月一样清明澄澈,纯净明朗的人生理念。

其实,在所谓的“官场”里跌跌撞撞几十年,在纷繁芜杂的世俗世界里摸爬滚打一辈子,您本质上还是一个读书人,一个文化人,还持有这样纯真洁净的心态,真的是阳春白雪,难能可贵。

从这两句诗,我读出了你坦荡如砥的人生,你纯净质朴的人品,你高雅素洁的审美情趣。而从这两句诗里,我也似乎看见了我孜孜以求的人生理念。

       在实际生活中,在我们相处的时日内,我发现,您是一个心里没有一丝灰尘浑身透明的人,在很多场合,您似乎都不愿掩饰自己,心里有什么就说什么,所以,您也是个不绕弯不设防的人。和您这样的人打交道,轻松,简捷,没有尔虞我诈,不用心理设防。所以,我乐于和您促膝而坐,清茶一杯,谈天说地,谈古说今,谈书论画。

您的爱人说,“你是老鲍最知心的朋友。”这实在有点儿高抬我,因为我们之间毕竟相差二十多岁,相隔着一个世纪的鸿沟。但我不揣冒昧,相信一点,在您和我身上,有共同的人生志趣,而这共同的人生志趣,就聚焦于“心似明月澄,行如明月朗”这两句诗。

苏轼曰:“腹有诗书气自华。”

我觉得,这句诗,用来概括您的才华横溢,多才多艺,逸趣横生,雅致脱俗,清高飘逸,亦是十分恰切的。

读您的诗,诗情才气扑面而来,深厚的文化积淀豁然彰明。

如您的《春.夏.秋.冬四歌》,您的九首《柳枝词》,情景交融,铺排叠加,波涛奔涌,气势浩荡。其中如“自古牡丹春花魁,春来红紫绣成堆”;如“座座秋山红欲醉,条条秋水碧如绸”;如“一树烟柳一堆烟,画出春风二月天”;如“春光无限赖点染,万里江山画中瞧”。都是气势宏大,境界开阔的佳句。

这一类诗,并不拘囿于格律形式,近似于近代诗,但相当一部分诗句又引经据典,或者化用古人诗句。如“满园春景关不住,散向五洲斗春妍”。如“最是荷塘四面柳,清风拂面生微寒。塘内荷花自清高,红白相偎别样娇“。如”万里秋空无纤尘,一行秋雁逼青云”。如“有道雪花如席大,此雪当然出燕山。有道忽如春风至,万树梨花出眼前”。如“阳春烟景谁织就,两个黄鹂巧穿梭”。一句句,都有出处,又嫁接随意,契合无缝,便使这些诗辐射了丰赡典雅的书卷气。

而您的《名家书法赞》三十一首诗,《书法理论探讨》二十九首诗,《书法指摘篇》十一首,《自学篇》三首,《国画十二大师点赞》,无不彰显了您对中国传统书画审美取向的精准把握,对中国书画理论及技法的精研深究。

如评张旭的“颠张狂草世人惊,豪纵奔放似飓风。忽然低头蘸墨沈,胜过当今染发精”。既抓住了张旭狂草的“狂”,又点出了他用墨沉重的特点。

如评颜真卿的“博弈宽带总持正,字如其人颜鲁公。世人且慢惊笨拙,拙到巧处是聪明”。高度概括了颜真卿书法宽博持正巧蕴拙中的特点。

评王铎的“草行二体最为工,得力米颜笔势雄。更有一招布白妙,胸藏全局始能成”。既看出了王铎书法对先人的传承,又特别重视其善用布白,虚实结合的特点。

评刘海粟的“九登黄山事亦奇,松涛云海腹中集。兴来泼墨挥洒处,满纸烟雾望欲迷”。指出了刘海粟画作多黄山松涛云海,又善用泼墨,有烟雾朦胧之美。

无疑,这些都是精湛高标之论。

尤其难能可贵的是,您不仅仅是一位学识渊博的书画鉴赏家,也同时是一位书画艺术的创造者。

您的《晚趣老人韵语选》里面有几幅白描画作,都出自您的手笔,我曾在您家里拜读过您更多的白描作品。您的画作线条勾勒简洁精致,用墨也恰到好处,造型架构合理,意境优雅空灵,是典型的文人画。

我在您的家里曾经看见过您的一幅苍鹰图,是泼墨画,苍鹰一只脚蹼踏于虬曲老枝之上,昂首向上,翅翼展开,做腾空欲飞之状。作者的高远志向,豪放激情,真是呼之欲出。

您曾经拿出您最为得意的一幅书法作品要赠给我,那是一幅千字小楷,展开大约横着要铺满一间屋子,字体构架用笔都有颜书风韵,每一字结构宽博端庄,每一笔笔力沉实劲健,既沉淀着中国书法的深厚传统,又有您个人的独特魅力,是我很少见到的楷书精品。很明显,这是您的呕心沥血之作,我觉得,这样的精品,蜷缩在我手里,几乎是明珠暗投,我便婉拒了您的好意,经您的同意,把它放置于学校档案展览室最显眼的位置,以供全校教职工和一届届的学生欣赏,让它在无数人的眼里光彩灼灼,璀璨闪耀。(未完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