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季羡林散文中浓重沉郁的老来孤独感

(2014-06-26 06:56:24)
标签:

读书随笔

季羡林散文

文化

阅读札记

孤独

分类: 随笔

“汹涌回荡”的真情

——《季羡林散文精选》阅读札记(续三)

  另一个伤痛情结——浓重沉郁的老来孤独感

季羡林享年九十八岁,无疑,是一个高寿老人。一个高寿老人,本就不可避免的会有夕阳日暮的伤感,身边亲人包括老祖——她的婶母,德华——他的老伴,都相继撒手而去,而自己的儿子又几乎不与自己来往,因此,他晚年的生活基本上是由北大出面雇人或派人照顾。亲情的缺失或者是疏离,不仅让他生活上“形单影只”,更重要的是让他精神上感到“寂寞凄苦”。他晚年的一些优美散文,也一样“汹涌回荡”着这种伤痛。

这种伤痛有的是掩饰在表面的温暖和温馨之下。

如写于2000年11月5日的《我的家》这篇散文里,他用大量篇幅写的是婶母和老伴以及虎子等几个猫仔健在时的“温馨”情景,也写了只剩下自己一个人之后,同事、朋友、学生伸出“爱援之手”,“让我深深感到,人间毕竟是温暖的,生活毕竟是‘美丽’的......”。但心底的真真切切的伤痛却是总憋不住要迸发出来,“到了今天,人猫俱亡,我们的家庭只剩下了我一个人,形单影只,过了一段寂寞凄苦的生活。”这是毫不掩盖,直抒凄凉悲怀。“眼前,虽然我们家只剩下我一个孤家寡人,你难道说这不是一个温馨的家吗?”这一句,虽然表面是写“温馨”,但“孤家寡人”一词,所表达出的孤独寂寥的伤痛,却是触目惊心的啊!

有的是借物抒情,表面上悲哀的对象是它物,其实是自己内在感情的曲折宣泄。

《老猫》一文,老猫死了,他悲恸至极,“我简直像是失掉了一个好友,一个亲人。至今想起来,我内心里还颤抖不止。”而且,由老猫的死,想到了哲学和宗教所长期探讨的人生生死大事,想到了“敦煌壁画上的西方净土变”。思考深入,联想广阔,挥墨如泼。虽然最终还是提升到“人生必有死,这是无法抗拒的”和“寂寞是顺乎自然的”的高境界上来,但其对死亡的恐惧,对老来寂寞的伤痛,却是怎么都无法掩饰得了的啊!

其非吾类,其死伤我心扉。与其说他是在哀叹老猫之死,不如说他是借物抒情,由猫及己,在哀婉于自己的“形单影只”,“孤家寡人”,哀婉于死亡一天天逼近的恐惧。

而《幽径悲剧》对一棵被砍断的古藤的悲吊,亦是如此味道。极力描摹古藤被砍断的惨状,又哀叹“它们仿佛成了失掉了母亲的孤儿,不久就会微笑不下去,连痛哭也没有地方了。”而且,以后再走到那条幽径里,“我不敢再看那一段悬在空中的古藤枯干,它真像吊死鬼一样,让我毛骨悚然。”这种敏感而略有些神经质的伤感,无疑也是发源于作者对死的恐惧。

有的将自己的感情外化,赋情于物。

《园花寂寞红》里,哀叹老友之死,描写小花园里的月季花,“她们失去了自己的主人,朵朵都低眉敛目,一脸寂寞像,好像‘溅泪’的样子。......它们在微风中摇曳,仿佛向我点头,向我倾诉心中积郁的寂寞。”

这一段描写,明显是与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样,赋情于物,将自己“积郁”的“汹涌回荡”的“寂寞”情感迁移倾泻于月季花之上。而且联想到没了主人,“等待她们的不仅仅是寂寞,而是枯萎和死亡。”更是哀婉之人对自己早晚要来临的死亡的哀婉了。

以上对死亡的悲哀和老来寂寞的哀叹,其实是有悠久的文化渊源的。汉代古诗十九首就表达了对生命短暂死亡不可避免的悲叹,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句句饱含忧思,又暗蕴恐惧。汉魏时期三曹父子也对生死有深切的诘问和忧思。如曹操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植有“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天地永恒,生命如朝露晨霜,顷刻即可融化为虚无。魏晋时期诗人陶渊明对死亡这一命题有更深沉的忧患意识。“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不管将生命比作草莽,还是比作尘土,都是面对死亡,极其沉郁的感慨。

对生与死的深入思考,是形而上的思考,也是哲学和宗教始终探讨的的一个大命题,不仅仅是华夏文明,而且是全人类文明进步的思想成果。一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类文化精英身上,对这一命题的有更深入而广阔的思考,更足以证明他们身上具有超于一般庸俗人的思想高度,思维深度和广度。

当然,季羡林在晚年对死亡这一命题的忧虑和思考,既是传统文化的继承,也有他个人的深刻思考,还有一种旷达和洒脱。尤其是其旷达和洒脱的生活态度,应该是他得以享年九十八岁的精神支柱。所以,在《老猫》中,在对死亡这一命题深入思考的基础上,他详细表达了坦然面对死亡的理念。在《我的家》里,他反复使用“温暖”和“温馨”这两个词,以传达对亲情、友情的感激之情。

 

感谢雨云博乐将此贴推荐至新浪草根名博首页原创基地栏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