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学校园书店消逝的悲哀

(2014-04-24 15:16:44)
标签:

随笔

散文

大学校园

书店消逝

感叹

分类: 随笔

济南旧时文化符号寻觅系列

最近,我骑车闲逛,心血来潮,到文化路,山大路,到洪楼,到山艺、山师和山大校园,去寻觅旧时文化符号。有些失落,也有些欣慰,记录如下。

其一  消逝的书店

一进山东师范大学文化路校区北大门,就向西拐,沿着高高的白杨树遮蔽的小路,兴冲冲的去寻找山师书店。

记忆中,山师书店是一个很成规模的书店。在一座四层楼招待所的一楼,有三四间门面,朝外开门,里面高高低低的柜橱,书籍琳琅满目。因为是在大学里,买书的对象不是教师就是大学生,所以里面的书籍很少有通俗性书籍,更多的是专业性比较强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读书。我学中文出身,更关注社会科学,譬如美学、哲学、社会学、文学等方面的书。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在济南某高校进修,想买一本刘再复的《性格组合论》,转了许多书店,没找到,转到这里,没想到,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在这里,竟然找到了,当时喜得我呀,双手捧着那本厚厚的书,就像找到了宝贝,心里哈哈哈的笑声,几乎要冲破喉咙。

那时,这小书店里满是人,都静静地逡巡在书的海洋里,让人感到和静温馨。

后来,凡到济南出差,只要有到山师的机会,就一定要到书店里面逛逛,在书海里慢悠悠的转转,看着许多装帧各异的书籍,浏览许多书的名字,闻着淡淡的书香,买不买书,都是一种享受。当然,每进去,总要丢下一部分人民币,换来一两本书。

远远地望见,那座楼还在,有些欣慰。走近楼下,瞅来瞅去,没发现朝外开门的门面。就有些失望,悻悻然要往回走。已经开了车子锁,不甘心,又折回去,看见一扇窗子玻璃上涂着“书店”俩字。隔着窗玻璃,能觑见里面有书架,书架上摆着书。就走进招待所——现在已经叫宾馆了——的门。在一楼狭窄的走廊里,看见一扇门上有“书店”两个字,就推门进去。

一间逼仄狭小的房间里,胡乱的摆满了书橱和书架,打眼一瞅,就知道里面都是一些旧书,而且都是清一色的大学教材。里面只有一个人,是个五十岁左右的妇女,在电脑前,正在点击鼠标。看我进去了,她只是抬了一下眼睛,就冷冰冰的,再没有什么反应。我便如入进了冷窖。

我走动一圈,粗略浏览一遍,根本没有我感兴趣的书。在这样冷清甚至有点凄清的环境里,不大会儿,我就觉得无聊且无趣,遂推门,出去。

其实,这还是好的。还毕竟有一间房子里摆着书,有“书店”俩字可供观瞻。还算是雪爪鸿泥,有点印痕。“山东艺术学院”门口西面本有一家“三联书店”,里面都是一些高雅的书,我曾在里面买过几本书,现在已经杳无踪迹。山东大学北校区南门口西面,也有一家书店,比山师里面的书店店面还大,我在里面买过尼采等人的书,现在,哪里还有踪影,也许早就“黄鹤一去不复返”了。

最近,有许多人为实体书店的纷纷关门而悲哀。寻找了这几家书店后,我才深深体会到这种悲哀的残酷。大学校园是“文化人”聚集的地方,尚且如此,更遑论其它。想一想,这种悲哀,既有网络的冲击,也更有现在读书人锐减的现实。如今,人们被网络、手机、电视等多种媒介冲击,被功利驱使,被浮躁淹没,就是阅读,也大多痴迷于所谓的“文化快餐”,已经很难沉下心来,静静读纸质书籍了。这是信息技术带来的必然,还是文化衰退的悲剧?是民族精神世界与时俱进的福音,还是民族文化素质堕落的征兆?

昨天,是世界读书日,据了解,目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为北京三联“二十四小时不打烊”的书店写信,极力赞扬,并希望“让不眠灯光陪护守夜读者潜心前行,引领手不释卷蔚然成风,让更多的人从知识中汲取力量”。但愿,这是个好兆头。

                                                                  2014-4-2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