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东明县有单雄信衣冠冢

(2013-05-10 08:12:16)
标签:

随笔

历史

探究

思考

文化

分类: 随笔

漂泊残魂土一丘

——东明县单雄信衣冠冢及单将军庙探究

如今的东明县城北部有东明湖,方圆几百亩。湖里水波潋滟,芦苇丛生,水草丰茂。岸边杨柳,春夏葱茏,迎风依依,深秋叶落,老枝遒劲。湖中央,荒草杂树和芦苇环抱中,有一小土丘,丘上一亭,孤然兀立,据说,亭下乃单雄信衣冠冢之址也。

少时,即知此处有此冢,至于何时何因有此冢?则不甚了了。近几年,闲来无事,偶到东明湖,睹此冢之址,遂有些许感慨,但感慨之余,有两个问题,总免不了疑窦丛丛。

最近,读到一些资料,对两个问题有了比较清晰的感知。还连带出第三个问题,也一并探究。

  历史上东明县是否真的有单雄信墓?

偶然的机会,在网上《百度百科》读到一段文字:

单雄信墓位于东明县城北门里西侧200米东明湖南岸。墓葬封土已不明显,据考查此墓为衣冠冢。单雄信,隋末唐初人,曾参加瓦岗起义,后从王世充。唐灭隋后,单雄信拒不降唐而被杀,后人造墓以作纪念。1929年尚有墓碑,碑上题诗:漂泊残魂土一丘,断碑千古共松楸,寒鸦啼落陵前月,疑诉当年汗马愁1967年墓被挖掘。

最近,有幸一览康熙版本的《东明县志》,在《卷之八.诗》又读到此诗,诗名《单雄信墓》,作者署名杨一清。才知道,碑上所刻的七言诗是杨一清所写。

杨一清何许人也?网上一搜索,了不得:明朝名臣,历侍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四朝,官至兵部、户部、吏部尚书,武英殿、谨身殿、华盖殿大学士左柱国太子太傅太子太师,两次入阁预机务,后为首辅,官居一品,位极人臣。是诛除奸臣刘瑾的主谋,在文坛上,极受李梦阳推崇。李梦阳把杨一清李东阳奉为明代中叶诗歌革新的先驱,认为他们力挽一发回千钧,是挽颓波、开新风的诗坛宗师

杨一清生于1454年,卒于1530年,就算此诗写于他晚年,距今也已将近五百年。由诗中的“断碑千古共松揪”一句可知,那时候的单雄信衣冠冢的石碑已经衰残,可以佐证此墓已时日悠久。

这首诗前面还有杨一清的两首诗,一曰《户牖乡吟》,“雾锁天关与地阍,祖龙何事改东昏。请看白日中天在,废垒荒池莫更论。”“户牖乡”和“东昏”都是东明县旧称,由此诗可以证明杨一清确曾到过东明县境,既然到过东明县境,见过单雄信墓也就非常可信了。这也从一旁证明了《单雄信墓》一诗的真实性,便也旁证了单雄信墓的真实存在。

也有直接证据,康熙版本的《东明县志》《卷之一.古迹》里明文记载:“单雄信墓:在县治内东北隅。”而且,后面紧接着还记载:“小单墓:小单,俗传为雄信之子。墓在县东南十里,上有古刹。”“符单墓:符单,俗传为雄信之婿。墓在县东南七里。”小单墓和符单墓的记载里都有“俗传”两个字,说明并不确切肯定就是。但单雄信墓却是一种肯定表述。

同一本县志里,《卷之八.记》里,有《单将军庙记》,开篇即曰:“萬曆初年,知縣竇潔治衙東隅隙地,得單將軍塚,樹之以屋,勒之以文,志不朽也。”写此文的是张师绎(又名张思绎),乃明朝万历三十三年东明县知县。从这一史料也可以断定,明朝万历年间,此墓真得是单雄信之墓,且已残破不堪。

同一篇文章里还有“寺不易額,镇不易名。欝欝芊芊,其為將軍佳城無疑矣!”其中的“寺”,就是单将军庙。其中的“镇”,就是当时的大单镇,原称大单集,即当时东明县城所在地。康熙版本的《东明县志》的《重印清代<<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white">东明县志>序》一文里写道:“一四九零年(明弘治三年)重设县于大单集(今县城址)至今。”大单集中的“单”,即为单雄信的姓氏之“单”, 大单集即大单镇之得名,当为纪念单雄信也。(其中的“佳城”,即坟墓。张思绎敢断言“無疑”,我们今天也似乎不应该再怀疑。

关于衣冠冢的说法,也可在康熙版本的《东明县志》找到佐证资料。《卷之二.祀庙》记载:“单将军庙,在县治正堂东北。知县张师绎有记载,《艺文志》。康熙六年,县治修筑环堵,畚锸及墓尺许,见铁盔大如斗,光夺人目,且愈掘则愈下,凡数尺不可得。役夫惮之,施以土,覆其上。”很明显,铁盔,即军人之冠也。这一记载虽然带有神道化的传奇色彩,不能作为确凿的历史证据,但最起码证明,那时,衣冠冢一说,已成不二之论。

<<卷之八..五十七>><<重修单将军庙记》记载:“余惟將軍生隋唐間,事王世充,號飛將,克終臣節,固一時雄傑。藏衣冠之所,豈宜如是?”而且,该文也记载了掘到铁盔的轶事。更证明,衣冠之说,那时已明确无误。(未完待续)

感谢金樽明月博乐将此帖推荐到新浪草根博客草根大讲坛首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