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柳里——一个曾经诗意的村庄

(2013-03-21 07:53:46)
标签:

散文随笔

春天杨柳

乡村旧貌

田园风光

文化

分类: 游记

柳里——一个曾经诗意的村庄

我的眼前,横陈着几百亩的废墟。废砖烂瓦,坑坑洼洼,历史教科书的碎片一样,零零碎碎的告诉我:这里曾经是一个村庄。

几排整齐的房屋,一排排连体两层小楼,一排排连体平房,灰白的水泥街道,将楼房和平房化做棋盘,重复,整齐,划一,单调,呆板。3D打印的克隆品一样,向我炫耀:这是一个崭新的村庄。

一个石碑,上面镌刻着两个字:柳里。

我便想起了,有人告诉我,柳里,是前一阶段新农村建设的样板,是推倒一个旧村落建设一个新村庄的榜样!

我这是平生第一次来到这个村庄。我的一个亲戚的娘家就是柳里。闲聊时,听到她和其他人提到柳里的名字,他(她)们说,过去的柳里确实是个田园风情极浓的村庄,每逢春天里,村庄周围,人家屋檐后,杨柳葱茏,绿荫遮蔽,杨叶迎风拊掌,柳绦随风摇曳。早晨,炊烟袅袅,鸡鸣狗吠,形声交汇,生机盎然,温馨怡然!所以,在我的印象里,柳里,就是一个诗意氤氲的名字。

就想起五柳先生陶渊明的《归田园居》的诗句:“榆柳荫後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五柳先生的诗句,用来具象诠释“柳里”村的旧时风貌,似乎再恰切不过了。

但我平生第一次到柳里,而且,我是在二月初六这天早晨来到这里,其他一些村庄,已是“二月春风似剪刀”,“ 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情景了,而这里,全不见柳树的影子,更别提“榆柳荫後檐,桃李罗堂前”的诗意景象了。不但老柳里村的废墟“白茫茫一片真干净”,新建的柳里村也如“濯濯童山”。

村是新的,但脏乱差却痈疮一般遍布。房前屋后胡乱堆积的秫秸草垛,水泥路上的垃圾袋、尘土,小孩子当街屙尿的印迹,将新村涂抹成小乞丐许多天未洗脸的模样。几个妇女,神态慵懒,站在小巷口,叽叽喳喳,闲扯着家长里短。一两个青壮男劳力骑着摩托车,从村巷里呼啸而出,又卷裹着尘烟,“突突”而去,大概是去城里打工。没有见到鸡鸭羊狗猪的身形,也更听不见鸡鸣狗吠之声。

所以,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的喧闹化为沉寂,“依依墟里烟”的恬淡也杳无踪迹。柳里的乡村诗意便荡然全无。

被拆掉的老柳里村旧址废墟,残留着被拆解的伤痕累累的记忆;新建的柳里村,是毫无个性的克隆品。也许,若干年后,老柳里村废墟没了,有关柳里的旧时风貌就真得彻底失忆了;而新的柳里村,只是一个了然无趣的若干排楼房和平房的机械拼盘。

爱柳如痴,以至于以“五柳”来为自己命名的陶渊明倘若穿越岁月,来到如今的柳里村,是否会痛心疾首?即便我这么一个极无诗意的俗人,如今到此,也不由不惘然若失!

听说,柳里新村已经建设两三年了,说是为了腾出一部分土地。眼前所看到的柳里新村的面积确实比旧址少了许多,确实腾出几百亩地,但过去这么长时间,旧址还是一片废墟,全没有耕种犁作的痕迹,就像被遗弃的一片荒村野鬼。

何以至此?

村庄旧址废墟要复耕,要变作良田,绝非易事,是村民们不想在旧址上费劲巴力吃力不讨好的劳作?

腾出的土地如何规划,如何分配,如何复耕?这一连串的后续工作都要费大脑筋和力气的。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阵狂风刮过之后,乡镇干部再无暇顾及,或者不想再顾及?

我无从打听,也不想吃力不讨好的去打听。

只是,心里,深感惋惜,隐隐作痛。

曾经杨柳婆娑的柳里村,你的田园风光难道就真得会永远失忆吗?

2013-3-18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