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老童心”何以能成为【人生十大奢侈品】之第一?

标签:
人生杂谈童心奢侈品 |
分类: 杂评 |
某晚,看凤凰卫视,主持人推出了【人生的10大奢侈品】,当时就怦然心动。后来,又在网上搜索,搜到。具体如下:
1、一颗不老的童心。
2、生生不息的信念。
3、背包走天下的健康。
4、愉悦心情与性情的工作。
5、安稳与平和心绪的睡眠。
6、享有属于自己空间与时间的生活。
7、牵手一个教会你爱与被爱的人。
8、品味美丽和美好的心与心情。
9、自由的心态与宽广的胸襟。
10、点燃他人希望的精神特质。
按今天物欲化世界的时尚说法,所谓奢侈品,即指昂贵消费物品,如高档汽车、手表,高档珍珠、钻石等。所以一提奢侈品,许多人便想起宝奔驰,想起江斯丹顿,想起路易威登,香奈儿。但把这十条也列为奢侈品,明显是针对物质标准的奢侈品概念,着重精神品质的高品位。
细细品味,此十条,确实是一个人精神生活的珍品。拥有了这十条,确实就是一个精神大富翁,不但自己真正拥有了幸福,也会给他人以幸福。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推出这十大奢侈品,虽然看似有点儿不合时宜,但对提升一个人的精神品质确实具有纲举目张的作用。
“一颗不老的童心”,被列在第一条,便可见“童心”在人生中最为难能可贵。
唐·刘禹锡《伤往赋》:“诚天性之潜感,顾童心兮如疑。”上下两句中,天性与童心相呼应,便可见,童心与天性有紧密联系,天性就是人天生之初的纯朴自然的本真形态,童心亦如是。
宋·陆游《园中作》诗:“花前自笑童心在,更伴群儿竹马嬉。”这一诗句中,童心即是见花自笑,无拘无束的嬉笑玩耍。自己的美好情感自然流露,不加掩饰。
明·李贽《童心说》:“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李贽是个理学家,他从理学的角度阐释童心就是彻底摒弃虚伪,保留本真淳朴之心。
《三字经》第一句即曰:“人之初,性本善。”王阳明也说:“性无不善,故知无不良。良知即是未发之中,即是廓然大公,寂然不动之本体,人人之所同具也。”在中国古文化人眼里,“善”,亦是童心之重要内涵。
归纳以上,“童心“内涵大致有四:
一是不被后天世俗改变的人的本原天性,
二是自然随意的表达自己的内在情感。
三是杜绝虚伪,真诚处世。
四是保持良善之心。
这四者之中,真诚为核心要素。
其实,说童心被列为奢侈品,就难在一个“真”字。李贽《童心说》里又说:“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许多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童心一天天消减,越来越“成熟”, 越来越世故,自己脸上的“面具”越来越越厚,心里的阴暗比重也越来越增加,不再敢自由随意地表达个人情感,不再持有一颗纯真之心,良善之心。
其实,当年李贽和王阳明的锋芒所指是假道学,是言必“六经”、《论语》、《孟子》的假文风。是人的个性和主体价值的自觉的呼唤,是追求个性自由和解放的呼唤。在当时,具有思想解放的意义。
今天,人们把童心列为人生十大奢侈品之第一,其实也就是对真诚淳朴的自然人性的再呼唤,对个性自由的再呼唤。
今天,许多人争相追逐名车名表昂贵首饰,许多人企图借助美容手段以遮盖天生的生理缺憾,就是想借助物质世界的奢侈化来掩盖自己的本真原生态。同时,人们越来越屈从于官场和商场的各种“浅规则”,推崇“厚黑学”,痴迷各种游戏人生的技巧,内心世界的真诚善良的本性也逐渐被膨胀的物欲格式化。最终,一个人从外在表象和内心世界,都被虚假屏蔽。这样的结果是,人越来越假,日子越过越疲累,精神越过越紧张。一颗童心,一个本真淳朴之心荡然无存。童心,“真”心,真的就成了一个人人生现实中最难拥有的奢侈品。
毋庸讳言,拥有童心,人生就拥有自由的天地,生活就悠闲优裕。想笑,尽可以仰天大笑,全然不用顾忌身前身后是否有人。想睡懒觉,尽可以一觉睡到日当午,而不必顾虑被老板炒鱿鱼。想走天下,尽可以背起包来轻松上路,而不必顾虑繁杂的案牍事务。想说话,尽可以自由表达胸臆,而不必担心刺激同人和上司。
想想,这样的人生确实轻松自在,但在今天的物欲盛行假货泛滥的世俗世界里,秉持这样的人生态度和行为方式,又确实很难生存。所以,童心,才被推崇为人生十大奢侈品之第一啊!
倘若一个人真的具有了可以摆脱物欲世界的缠绕,可以超脱一些,潇洒一些的条件,你又能真正的回归童心,回归真诚良善之心,你的人生可就真的奢侈了!
这样的人,在今天的现实世界中,又有几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