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散文随笔生活轶事碳酸饮料情感文化 |
分类: 心声 |
女儿有饮料喝的幸福时光
近日,读某报纸副刊,读到一篇写饮料的文章,令我想起了当年与饮料有关的一段旧时光。
大概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初,我曾经连续几年到省城参加高考阅卷。
阅卷都是在暑假里,正是酷热时节,几百号人圈在一个大学生餐厅里,那时候,空调还不普及,为了降温,就拉来一些冰块,撂在脚底下。也没有矿泉水和纯净水,渴了,就喝保温桶里的热水,嫌热,就冷凉了再喝。
大概是第二年或者第三年,发饮料了,是碳酸饮料,有气泡的那种,品牌记不准了,大概是健力宝或者可口可乐,装在塑料瓶里,一人一天一瓶。那时候,这东西可是奢侈品,那之前,我好像就没有喝过。第一次发下来,打开一喝,甜酸凉爽,甚是解渴。喝着喝着,不知怎么的,想起了不到十岁和八岁的两个女儿,她俩长这么大,还没喝过这东西呢。
那时,我妻子在一家商场当营业员,有时带两个女儿去那里玩。有一次,两口子闲扯,妻子对我说起关于饮料的事儿。
俩女儿在商场玩,二女儿看见商场玻璃柜台里摆放的几种饮料筒或瓶子,就对我老婆说:“妈,我想喝饮料,我有个同学喝过,她说好喝着呢!”
那时候,我们两口子的月工资加在一起也就一百多块钱,一家人的吃穿住用所有花销都指望着那一百多块呢,哪敢买这个?我妻子一边哄着二女儿说,“咱不买那个,好孩子不乱花钱!”一边就拉着女儿赶紧离开。
二女儿被妈妈拉得跌跌撞撞的,一边被迫离开,一边一步三回头,盯着那花花绿绿的饮料,一个劲儿地看。大女儿也是接连回头瞅。
想起妻子说的那情景,我嘴里就喝不进去了,就有些后悔,怎么不给俩女儿留下呢?
第二天,第三天,发下来饮料,我就放在阅卷桌上,等到下了班,带到宿舍。第三天,我旁边的一个女老师问我:“x老师,你的饮料怎么不喝呢?”
“我不爱喝这个!”我一边搭讪,一边脸有些热。
“不是吧?我看你这两天都把饮料带回去了。”
我的脸愈加发烧。“嘿嘿,想带回家给孩子喝!”
“这样啊?我真的不爱喝饮料,扔掉也是可惜,我的也给你,带回家给女儿喝吧!”
她是大学老师,家就在省城。她一边说,一边把自己的饮料瓶递给我。我心想,她的心思真细密,嘴里一连串说了好几个“谢谢!”
后来,又有一个大学男老师也把自己的饮料给了我,七八天下来,便积攒了二十多瓶。
该回家了,我把饮料装进提包,竟然没装完,又找了一个塑料袋子,装进去。背着沉沉的背包,提着沉沉的塑料袋子,步行走在大学校园里,去打公交车,越走越觉沉重。
经过七八个小时的颠簸,从长途汽车上下来,步行走到家,大约三四百米的样子,中间将背包和塑料袋左右来回挪移倒手,怎么挪移捯饬都觉得沉重,浑身也累得透湿,但是心里却有一种踏实而轻盈的感觉。
一进家门,看见女儿在家,就急忙掏出饮料,打开,一人一瓶,递给俩女儿,俩女儿乐呵呵地接过去,好像比赛似的,一仰脖子,咕咚咕咚,一气就喝完了一瓶子,喝完了,二女儿抢先说:“真好喝,我还喝!”
妻子怕俩女儿喝坏了肚子,就停了大约一个小时,又递给她俩一人一瓶,让她们喝。第二瓶,她俩又好像比赛谁喝得慢,一小口一小口,细细啜饮,每喝一小口,还咂咂嘴,细细品咂饮料酸甜的滋味。
我在一旁看她俩细细品尝的样子,心里甜滋滋的,却又有些酸溜溜。
我妻子给她俩规定,一天只能喝一瓶,这样,一连十天左右,我俩女儿都有饮料喝。
后来她俩回忆起那段时光,还饶有兴味地说,“那十来天,真是我们的幸福时光,长这么大,第一回,可以天天有饮料喝。”
20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