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
(2011-12-12 08:27:30)
标签:
散文随笔李商隐品读情感感悟文化 |
分类: 杂评 |
突然想读李商隐。读到《重过圣女祠》,心弦猛然拨动,附录于后:
白石岩扉碧藓滋,上清沦谪得归迟。
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
萼绿华来无定所,杜兰香去未移时。
玉郎会此通仙籍,忆向天阶问紫芝。
特别欣赏颔联两句。
如丝春雨,连绵不断,悄然飘洒在屋瓦上,迷蒙飘忽,如梦似幻;从清晨到傍晚,习习灵风,轻轻吹拂着檐角的神旗,始终未能使它鼓胀饱满,高高扬起。
这既是诗人所看到的自然景象,这景象之美,在于虚无缥缈、朦胧迷幻,如同雾里看花,水中望月。
这景象,也融进了诗人独特的想象。诗人想象着幽居独处、沦谪未归的圣女仿佛在爱情上有某种朦胧的期待和希望,而这种期待和希望又总是象梦一样的飘忽、渺茫。让我们隐隐约约感到一种好风不满的遗憾和无所依托的幽怨,这种不满和幽怨,似乎正需要这梦一样的氛围来表现。
诗人写此诗时,已届晚年,联想到诗人自己遇合如梦,无所依托的人生体验,晚来凄凉孤独的人生境况,诗人的今昔感叹,沉郁悲凉,不就跃然纸上了吗?此时的诗人的心绪,大概已经与圣女的心境合二为一了。
十四个字,一弦一柱,扣人心弦。梦一样朦胧缥缈的自然景观,梦一样朦胧缥缈的圣女,人生命运像梦一样飘忽渺茫的诗人,三者合一,是何其和谐共融。
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每个人都免不了有遗憾。每个能大致读懂李商隐的诗句且有所遗憾的人,读到此朦胧忧伤的诗句,说不定大都可能由景入情,由诗入情,由他人联想到自己,因为自己的人生遗憾,“於我心有戚戚焉”,而感喟叹息,经历一番心灵穿越,让郁结有所缓释。
李商隐诗中的伤感大多是清幽淡远,哀而不淫的,不像杜甫那样,经常是 “花溅泪” ,“鸟惊心”, “泪沾襟”,痛心疾首,撕心裂肺。正因为此,读李商隐的诗,能让人在一番朦胧迷离的美学享受之后,消解伤感,缓释郁结。
201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