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三代人的“距离”

标签:
随笔婚姻男女距离文化杂谈 |
分类: 心声 |
三代人的“距离”
http://photocdn.sohu.com/20061219/Img247137427.jpg
(图片源自网络)
昨晚,吃过晚饭,和妻子一起去散步。
回来的路上,街灯下,迎面走过来一对夫妻,面目不甚清晰,但可以看出年龄在四十岁左右,俩人并着肩走,身子之间几乎没有什么距离,挨挨挤挤,显得异常亲密。
路的另一边,我们前面,同一方向,大约有四五十米的距离,有一对年轻人,在路灯下,看背影,看走路笔挺的姿势,看都穿着牛仔裤,就可以判断年龄刚过二十岁,男青年的右手搭在女的肩上,女的左手揽着男的后腰,且保持着不变的姿势,轻松地走着。他们之间,已彻底没了距离。由此可以断定,他们不是热恋中的情人,就是一对儿刚结婚不久的小夫妻。
我心里有所感触,回头看我和妻子的距离,大概有一尺左右,这个距离,是我们俩一起散步时经常保持的距离。这个距离,没人给我们限定,但却是我们彼此之间的约定俗成。这就更有所触动。
本来,我们俩是上世纪文革时期自由恋爱结的婚,年轻时,结婚前,曾被人笑称栓保和银环,那是当年豫剧《朝阳沟》里的男女主角。就是现在,我们也是经常一起出双入对。按理说,我们俩,已是我们这里同龄人中比较浪漫的一对了。但比起他们来,我们夫妻之间,在大庭广众面前,又显出了一定距离。极个别的时候,我们之间的距离,才会缩短为零或者接近于零。出外旅游,不怕碰到熟人,不需要有什么忌讳,才会彼此携手。或者是路不好走,需要彼此帮扶,才会彼此牵手。
三代人,夫妻或者情人之间,走起路来,身子之间,空间距离的不同,就显出了不同的心态。
我们这一代,也就是所谓五零后,“男女授受不亲”,在公开场合,以男女过于亲昵为耻的心理积淀虽然不多,但还是有一定的厚度,这个厚度,就变成了彼此之间一定的空间距离。
四十岁左右的人,也就是七零后的人,就浅得多,彼此之间的距离感也就几乎没有。
而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也就是八零后和九零后的年轻人,在他们身上,就几乎看不见那些传统文化的影子里。在大庭广众面前,搂搂抱抱,秀秀他们的恩爱,已是很自然的事儿了。
以小见大,这也是一种非常有意思的文化现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