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吉檀迦利》感悟散文诗歌自然心灵净土文化 |
分类: 心声 |
再读《吉檀迦利》之片羽碎花
三
读泰戈尔的《吉檀迦利》,让我想起,每个人心里总要保持一块净土。
我在西域新疆生活过两年多,一想到净土,总是想到哪里。相对于内地而言,那里游客稀少,污染少,对旅游资源的人为破坏也少。
要是一片草原,就应该是八九月里的巴音布鲁克草原。
葳蕤的酥油草,维吾尔族人家里的毡毯一般,散漫铺展。碧蓝的天空,飘荡朵朵白云,酥油草毡远衔逶迤的山峦,裹满碧绿,雪峰皑皑,又晕染着太阳的金黄。
倘若趴在地上,视线低了,目光所及,就都是草尖和花朵,白白的茅草穗,绿绿的酥油草叶尖,紫色的花穗,黄白色的小花朵。花草的气息伴着水气扑鼻而来,特殊的清香,甜甜的,略有些腥味儿,湿湿的,润润的,不大一会儿,就将五脏六腑滋润得爽快清凉。
这里,没有鞭子和缰绳,没有马桩和边界,无边无际的草原,是野马们的大餐厅,是野马们的游乐场,是野马们的天堂。
野马群,在碧草之间,悠闲惬意。有的低头咬啮着酥油草,有的悠悠散步,有的两两相对,诉说着绵绵情意。
身材最高大的一头棕色野马,奔跑起来,长长的鬣鬃上下飘飞,在斜阳的照射下,飘飞出阳刚和力量的威风。
有一匹白色的母马,圆圆的大肚子,已将近临产期。也许是要做母亲的缘故,它的姿态特别优柔安详,仔细看她的眼睛,里面蓄满了慈祥和温柔,让人想起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方油画中的圣母,以及她身上散发出的圣洁的母爱的光辉。
有几匹小野马,在成年野马群中,奔跑着,跳跃着,像几个儿童,活跃而顽皮。
这里的美,有一种宁静安然而又自由自在之美。
要是湖,就应该是八九月里的喀纳斯湖。
湖周围,针阔混交林与辽阔的山间草原连成一片,山林染墨,参差错落,绿坂披草,茸茸如毡,如晕如染,相映成趣。近处云雾似洁白的飘带,缠绕山间。远处皑皑冰峰,层林苍苍,沟壑滴翠。
她犹如一串清明澄澈的青绿宝石,镶嵌在山谷密林中。
近了看,她颜色发白但不透明。倘若再仔细端详脚下的浅水,或者弯腰用手掌撩起一捧,又发现她却是十分清澈透明的。
在蓝天白云下,从观鱼亭俯瞰喀纳斯湖,偌大的湖面就像硕大的调色盘,湖水的颜色一块深、一块浅、一块蓝、一块绿,变幻万千,美不胜收。
这里的美,有一种绮丽如梦而又清明澄澈之美。
要是沙漠,就应该是塔克拉玛干大沙漠。
瀚海无垠,起伏连绵,似乎是一首平仄跌宕,节奏舒缓,韵律绵邈的长诗。
那隆起的许多沙丘,有月牙形,有金字塔形,有盆缶、盘碟、坟丘、堤坝等各种复合形的,就像手写的音符,长短高低,卷曲弯拢,各不相同,排列在一起,就是一张奇异的乐谱。
风和丽日的日子里,金黄色的沙土地面,鱼鳞样的清晰纹络,一条条,起伏排列,脉脉有致,那是造物主轻轻的喘息,在这金色的瀚海激起的微澜。
在这金色的大漠背景里,有一些胡杨、红柳、骆驼刺在野性而倔强地生长着,蓬勃着,衰微着,死亡着,朽烂着,你生我死,你死我生,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前后承继,代代相传,延续着生命的肌理,渲染着生命的色彩。
这里的美,有一种辽阔浩瀚而又野性倔强之美。
我不禁想问,这世界上,大自然里,还有多少处这样的人类净土呢?若干年后,我记忆中的这些净土会是什么样子呢?
我不禁想问,这世界上,千万亿人中,还有多少人在心灵里保存着这么一片净土呢?
巴音布鲁克草原风光之一
巴音布鲁克草原风光之二
巴音布鲁克草原风光之三
雾中俯瞰喀纳斯湖
森林环绕的喀纳斯湖
塔克拉玛干沙漠的韵律
一条沙漠公路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
金黄色的胡杨
深秋的胡杨
塔克拉玛干沙漠红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