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探索《顶纸板》活动反思
(2012-03-14 23:13:44)
标签:
宋体自主学习重心科学探索顶纸板教育 |
分类: 感想 |
(一)活动意向:
《新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在“顶纸板”游戏中,重点是要让幼儿在顶纸板的实验中充分感受纸板的重心。而重心是一种物理知识,对于我们成人来说可能是司空见惯的,可对于5、6岁的孩子来说却是一个非常陌生而抽象的名词。但其实“重心”在我们的生活中却是时时存在、处处存在:人在运动时如果重心不稳就很容易摔倒;一些杂技表演也是利用重心的原理来设计编排……那么,怎样把这个抽象的科学知识变成孩子能理解的、能亲身感知到的、触手可及的现象呢?本活动立足于孩子的兴趣与需要,密切联系实际,让孩子在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的基础上,通过猜测、观察、推理、交流、讨论、验证等科探方法,形成符合教育目标的新经验。
(二)活动反思:
1.此次活动的优点:
(1)老师能更多的去关注每一个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如在观察中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情以及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开发幼儿的思维,并进行思维的碰撞。
(2)支持幼儿的自主学习,促使让幼儿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到了大班,幼儿自主学习的愿望是强烈的、主动发展的潜能是巨大的,他们有控制课堂的需求,同时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也需要培养与提高。所以,这次活动我秉着相信幼儿、尊重幼儿,以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为前提、以教给幼儿学习方法为重点、以促进幼儿智能提高为核心,把幼儿作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这种理念,让幼儿在活动中有足够的时间去质疑、操作、观察、思考、讨论、实践、验证等,从而达到更加主动学习、主动探究、主动发展的目的。
(3)科学来源于生活,科学服务于生活。通过观看杂技表演,幼儿再次借助各种难易不同的材料尝试探索,感受成功的快乐这一环节让幼儿感知科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从而进一步激发幼儿继续探索的欲望。
2.不足:在操作二“怎样才能让别人也一下子看到这个神奇的位置?”时,我与幼儿探讨的指导策略较为单一,指导语不够明确,给幼儿解决这一问题的表述时间不够充足,于是,急着告诉他们答案,导致在讲解演示如何做标记找到重心(中心点)这一环节上有失误。有个别幼儿就偏偏不做重心的标记。他说:“我知道纸板的中心点在哪里,我不做标记,也能把纸板稳稳地顶起来。”
3.启示:
(1)保持幼儿永久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幼儿天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喜欢看看、摸摸。所以,我对这一活动的设计使幼儿感觉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采用游戏的方式,以主动代替被动,启发代替灌注,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层层递进的操作材料,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使枯燥的说教变得有趣、有味,大大增进了幼儿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2)发挥幼儿的主导作用,让幼儿“收获累累”。
充分尊重幼儿,把学习的空间还给幼儿,让幼儿主动在课堂这一舞台上充分发挥自我、展现自我。我在活动中努力做到“尊重幼儿的想法和做法,接纳和支持幼儿的兴趣和观点”,对幼儿的反应作出适当的应对,通过猜测讨论、启发引导发现和探索操作,到每一次的交流小结,都是层层推进教学过程。
总之,我们应借助幼儿园这个平台,让孩子们放开手脚,大胆尝试,引导他们关注周围生活和环境常见的事物,发现其中的趣味、奇妙,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拓宽他们感知、他们所能实践的空间,促使每位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富有个性地发展,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