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铃木忠志——以日本的“下半身”震惊世界剧坛

(2008-06-03 12:59:50)
分类: 智慧的碰撞

铃木忠志——以日本的“下半身”震惊世界剧坛

中山一朗的演员训练工作坊

 

近日来,有幸看了两出国际著名的希腊悲剧导演赛奥多罗斯·特尔左普罗斯在中戏剧场执导的古希腊悲剧作品。除了演出形式的丰富性和完整性得以看出导演的娴熟编导手法外,最让人钦佩的还是导演自己的一套演员训练法,演员训练有术的身体,将身体重心集中于三角区(即丹田位置),让演员的发声变得科学化,也更有力量和穿透力,也让演员的身体在舞台上看起来更高大,具有凝聚力的雕塑性和内心体验饱满的身体张力,独特有效的演员训练让他的作品被称为了形体戏剧。与中国导演不同的是,这些大师级的名导一般都有自己的一套演员训练方法,在排戏之前都会将演员训练成这出戏所需要的表演风格,最后才开始进行排演,训练过程和排演过程得花上一至几年的时间。而急功近利的中国导演则是为了上演任务,选好了演员就开始读台词,排调度,一两个月就能推出新戏,基本没有导演自己的一套演员训练,演员训练对这些导演来说,应该是演员在艺校里应该学好的技巧,是学校里表演老师的责任,不是他们的工作。于是,中国话剧百年的今天,泱泱大国仍然没有一套属于并适合中国演员的“话剧”表演训练系统。而纵观身边的国家,俄罗斯、波兰、日本、希腊、美国等,几乎都是“导演”成了这种表演训练体系的撰写者。中国的话剧导演除了很会排戏之外,是否遗忘了自己的另一责任和任务呢。

 

今年三月末,北京的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邀请了日本导演铃木忠志SCOT剧团中的“招牌演员” ——中山一朗为我们介绍并让我们在三天的训练活动中简单体验铃木先生独特的演员表演训练方法,受益匪浅。在这里简单整理一下铃木先生的个人资料和训练中的一些基本内容以供参考。无独有偶的是,铃木先生的训练法也是强调将注意力集中于身体的丹田部位的。

 

享誉国际的日本剧场名导演铃木忠志(Tadashi Suzuki)素有“日本国宝级戏剧大师”之称,他擅长以创新手法演绎经典作品,以优雅而富音乐性的表演风格著称,以及处理跨文化的当代议题,被视为当代剧坛最具影响力导演、评论家、思想家和理论家之一,与蜷川幸雄、浅野庆太合称“日本剧坛三雄”。铃木忠志,1939年6月20日生于静冈县,毕业于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学部,任“早稻田小剧场”的负责人兼导演,以导演荒谬剧作品崭露头角。后来因为创作伙伴别役实的退出剧团,铃木忠志只好开始以“拼贴”的手法,尝试将既有的“经典剧本”汇集成作品。同时,被称为“疯狂女优”的演员白石加代子加入了剧团。于是,铃木忠志将戏剧创作的中心从“剧本的诠释”转移到“演员的身体性与表演行为”上。

 

当时日本的小剧场运动,其直接所反叛的对象就是追求写实风格的新剧。在理论上,他们不满足过于依赖西方写实主义的戏剧理念;在表现层面,他们不满于追求舞台布景的写实氛围,过于强调文本的重要性。他们强调剧场中演员的表现,强调演员的身体在剧场中的重要性。在实践中,铃木忠志要求演员的表演要有深度,要札根在生活和人物历史经历上,汲取日本民族的传统形体动作和精神文明,并主张演员作为自我揭露的戏剧行为,应强调内在能量以及身体性作为表演的主体。从能、歌舞伎、净琉璃等表演形式中,铃木忠志开创出日本现代表演的美学方向。

 

铃木忠志的创作风格是把日本传统戏剧精神与西方写实主义融为一体,曾改编过希腊悲剧《酒神》、《特洛伊的女人》、《伊底帕斯王》及莎士比亚剧《李尔王》、契柯夫《三姐妹》、法国名著《大鼻仔情圣》等。对铃木忠志而言,演出希腊悲剧和莎士比亚戏剧的重点,不再是对于古典剧本的诠释或者再现,而是让语言与身体进行“异文化”的撞击。他以多国籍、多语言来演出希腊悲剧等戏剧作品,实践对“异文化观察”戏剧理论的实践。《酒神》可以说是代表铃木忠志戏剧美学的作品。《酒神》那幽暗的舞台灯光,使得剧场肃穆彷佛教堂,铃木忠志从能剧舞台当中归纳出“阴暗”的原理,认为唯有“阴暗”的舞台,才可以减低现代剧场当中对于“视觉”的依赖,以此企图启动观众视觉之外的感官。铃木忠志舞台的张力,往往不依附在剧情的进行,而是在演员的表演上。

 

六○年代时,铃木就开始进行演员表演的思考,近代日本有很多方面都是学习欧洲的,例如美术、小说等等,但是只有身体是无法从外地输入,表演只能用日本人自己的身体,于是我便琢磨日本人的身体与其它民族有什么不同。他发现到两个:一为重心放置的方式,二为呼吸的方式。日本人都生活在榻榻米上,所以身体很着重下半身,而日语的重音都在结尾处,这影响到了日本人的语言。铃木先生喜欢把西方的东西拿来之后,以日本的角度来思考其轴心在什么地方,并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要依据自身的本体性来将外来的东西转化,成为自己的剧场。

铃木忠志所独创的“铃木演员训练法”,是汲取传统戏曲精华与其团员长时期累积、整理的结果。训练法重视人类原始的动物性,将表演技巧和情感的重心回归到演员的下半身,强调双脚和地面接触时的感觉,运用地面滑行、移动、踱步及配合腹部呼吸法、来激发演员内在情感与外在身体的本能,取得声音与肢体的平衡。与西方演员挺拔、向上的身体态势不同,这种表演方法呈现的“日本人的身体”,是内缩的,也时刻与外界保持着一种紧张关系。训练着重于脚的训练,包括:基本步伐、流动、走路及雕塑等项目,利用极简单的重踩及腹部、骨盆的控制,训练全身的力量与平衡。铃木忠志解释,若演员以脚用力踏地板,此动作可能会造成演员身体的不平衡,为了取得肢体上的协调,就必须把所有力量集中腰部,而腰部便成为演员能量的核心、表演力量的来源。以《酒神》作品来看,演员大部份时间是定格静止不动的,以身体下盘半蹲的姿势来念台词或是平行移动,动作虽缓慢却精准、干净利落,而身体能量也在这静止动作间散发出来。铃木忠志表示,所谓静止并不是完全不动,而是有力量的静止,以车子来比喻,发动催油又同时踩住煞车,形成两股力量拉扯达到平衡的静止,所以每个静止动作,同时是动的。铃木忠志相当重视声音的训练,演员在静止不动的状态下,需要念出一大串台词,其声音雄厚有力,穿透力十足,让观众感受到声音的能量。铃木忠志融合日本传统能剧的身体性,以严酷的身体操练激发表演者的能量,使演员的内在情感与外在身体有良好的连结。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之上,铃木忠志以《文化就是身体!——足的语法》一文,为自己的表演方法确立了理论基础。

 

1976年,铃木忠志在日本中部富山县东砺波群利贺村,租了一所农民住房改造成舞台,称为“利贺山房”,提出了“把有传统特色的农家改造成富于真实感的剧场”的计划,将剧团从东京迁移于此。从1982年开始,这里每年举行“利贺戏剧节”。1987年,利贺国际戏剧研究中心建成,剧场内部的基本构架像是一把撑起的雨伞。同年,铃木忠志和矶崎新又建造了“新利贺山房”,剧场的位置在一块稍微平坦的地方,内部是木质结构,基本构件是黑色的大木头。黑色木头的舞台下面,有着白色的巨大鹅卵石。利贺的剧场最大的特点是它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在铃木看来,在这样一种和谐的关系中,人才能放弃与自然的敌对,放弃无休止从自然攫取,也才能更好地领悟到来自于自然的“动物能量”。

 

在铃木忠志看来,剧场艺术的本质,立足于人的“动物能量”。他认为,现代社会诸多的“非动物能量”,比如说电力,石油甚至核动力,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太多的便捷,但也在无形中剥夺了人的动物能量。因此,对他来说,剧场艺术的一个方向,是要揭示、发掘人的身体内部的“动物能量”。同时,他也主张将剧场变为戏剧“广场”,在“广场”里,演员和观众之间,观众相互之间促膝谈心,创造一种适合新的戏剧活动的环境。

 

铃木忠志认为,人身上有很多种病,戏剧是治疗的一种方式。关于时代进步了,日本戏剧是不是也在逐渐改变的问题,他简短地说:“戏剧没有变,是你和我变了,是人变了。”

 

中山一朗简介:

1962年生。日本茨城县人。大学毕业后,活跃在由导演铃木忠志主办的SCOT剧团中,为剧团的招牌演员,其演出作品以莎士比亚作品为主。在历经莫斯科艺术剧院、伦敦巴比干剧场等在世界各国的舞台公演之后,于2000年退团远渡英国。其代表作有《李尔王》中的李尔王,《狄俄尼索斯》的狄俄尼索斯一角等。在2001年由英国出版的《莎士比亚在日本》一书中,中山一朗其饰演的李尔王成为该杂志的封面人物,其表演功力在国外亦广受好评。20029月中山一朗作为日本文化厅艺术家留学生被派遣到伦敦旅居一年。现在亦常往返于日本及海外,担当欧洲各地的大学及研究会的艺术指导。其出演的电影作品中还包括日中合拍的《汉方道》(2002

 

三天训练工作坊的大概内容:

 

核心要求:保持力量,找重心,强而有力,速度!

 

Part 1:热身

——慢跑、跳、压腿、拉筋、俯卧撑等。

——前面人随意倾倒,后面的人前去抱住他的专注力游戏。

 

Part 2:身体训练

 

4套基本功模式(所有的踢腿都是踢出去再向上收回来)

第一套左右踏地

——双脚合并八字/右脚往右踩(右脚弯,左脚直)/左脚往右拖与右脚合并(O型腿的姿态)/蹲下/起身站直/重复左脚的全套动作

 

第二套向前迈步

——双脚合并,膝盖微弯曲(微蹲)/右脚抬高/右脚踩原地/右脚往前滑出去,定格/双脚往上踮/双脚放下/左脚抬高/左脚踩原地/继续重复完成全套动作

 

第三套丁字步迈步

——左脚在前,右脚在后,摆好丁字步/开始动作为抬右脚,定格/右脚踩地,仍然是丁字型/抬左脚/左脚踩地,丁字型/以此类推往前迈步

 

第四套快速翻身

——背身蹲下(控制中),脖子放松,双手搁两旁/后翻左方向,左脚是重心,双脚打开大八字/快速回转(左方向)放松状态/后翻右方向,右脚是重心,双脚打开大八字/快速回转(右方向)放松状态/后翻左方向,左脚是重心,双脚合并/快速回转(左方向)放松状态/后翻右方向,右脚是重心,双脚合并/快速回转(右方向)放松状态

 

慢走练习

——想象腰际有一盏灯,走路时这盏灯呈一条直线前进/开始跟着音乐慢步前进/第二遍让别人轻按腹部和后腰,行走时把重心放在腹部。

——增加转身以后,随意举起右手的动作。

 

站立雕塑

——蹲下放松状态(脖子放松,双手搁两旁)/听到拍打声摆出高、中、低的雕塑(一步到位),上半身不动,双脚踮起,找重心保持平衡。

 

地面雕塑

——跟站立雕塑一样,拍打声以后只有屁股碰地,四肢摆出不同的平衡造型。

 

麦克白的独白背诵(记住三个换气点 

明天、明天、再一个明天,一天又一天悄然到来,直到最后的一刻;我们所有的昨天,不过替傻子们照亮了死亡之路。熄灭了吧,熄灭了吧,短促的烛光!人生不过是一个行走的影子,一个在舞台上指手画脚的拙劣戏子,登场片刻,就在无声无息中悄然退下;它是一个愚人所讲的故事,充满着喧哗和骚动,却找不到一点意义。

 

行走的步法(11种,只教8种)

第一种——双脚轮流踏步(90度,右脚先踏)。

第二种——歌舞伎的内八字(左脚前右脚后摆内八字,移动的时候脚是随着地面往前拖的,不是提起移动)。

第三种——双脚平行踮脚往前擦(右脚先出)。

第四种——横走,左脚有力擦向左边,右脚用力合并。

第五种——横走,右脚90度正抬起,踩在左脚的左边(交叉贴左脚);左脚90度正抬起,往左边踩,移动。

第六种——横走,在第五种的基础上,增加转身动作,逆时针转。即交叉、踏步、转身、交叉、踏步和转身。

第七种——横走,模式一的动作。双脚平行,左脚往左踩,右脚也往左脚方向踩(合并)。

第八种——小碎步往前走。右左踮脚尖往前走。

 

木偶断线倒地练习

——老师拍手,所有人倒地,然后用十秒站起来/老师拍手,所有人倒地,然后用五秒站起来/老师拍手,所有人倒地,然后用三秒站起来/老师拍手,所有人倒地,然后用一秒站起来。

 

综合练习

——随着音乐,开始2分多钟的左右踏步,眼睛找焦点,四处移动/根据老师的声音移到后面,音乐结束,所有人像木偶一样倒地/根据自己的时间站起来/然后朝前慢步走,直到终点。

 

台词训练

——坐在地面,双手环抱双腿,头埋在双腿之间/每一次的拍打,变换造型。然后回到放松状态/造型一:放松造型为基础,双脚离地/造型二:双手搁两旁,只有屁股碰地,身体成一条直线,双腿离地/造型三:四肢完全打开,只有屁股碰地/老师在学生摆造型的时候让学生背诵麦克白的独白段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