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福建民间文化猎奇——掌中木偶(布袋戏)

(2008-04-30 22:51:56)
分类: 智慧的碰撞

这一趟到福建最大的收获,应该是看了两场布袋戏吧。一次是在厦门到鼓浪屿的豪华轮船上(126元人民币一位),一次是在鼓浪屿的海天堂(入门票为60元)。看布袋戏竟然比我在北京看小剧场话剧还贵,而且每场演出也不超过30分钟,但是我还是觉得物超所值。看布袋戏就好像看迷你号的京剧,一样的戏曲行头和行当,人物角色也是戏曲舞台上耳熟能详的,加上一样的锣鼓点。小布偶们的嘴巴能动,手指关节能动,腿部也能动,还能耍水袖、杂技、挥棒、甩发,跟真人一样。看的两出作品里还出现了老虎和醒狮,操控动物跟人偶是一样的利索,这在戏曲里是比较少见的。听说漳州有木偶的培训学校(漳州木偶剧团),有机会的话真想好好学习去,把这种传统表演文化给传承传承。

http://www.jinshow.com/Manage/HtmlEdit/uploadfile/200641219735.jpg

 

http://www.jinshow.com/Manage/HtmlEdit/uploadfile/200641220301.jpg

 

明末清初,相传晋江、永春等地出现一些有别于悬丝傀儡的木偶戏班。清乾隆年间《晋江县志·风俗志》载:“又如木头戏俗称傀儡,近复有掌中弄巧。俗名布袋戏,演唱一场,各成音节。”泉州掌中木偶吸取悬丝傀儡和梨园戏的表演程式。演唱以泉州南音为基本声腔。文乐弦管吹,武乐钲锣鼓,故亦称南派布袋戏。

 

http://www.jinshow.com/Manage/HtmlEdit/uploadfile/2006417131527.JPG

 

http://www.jinshow.com/Manage/HtmlEdit/uploadfile/2006417131433.JPG

 锦绣庄的布偶们

 

布袋戏又名掌中戏,是福建闽南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地方传统戏剧剧种之一,据载“源于晋、兴于宋、盛于明”。布袋木偶戏的表演特点是用指掌直接操纵偶像进行戏剧性表演。

 

传统的布袋木偶,其高度约30公分,大小适合手掌操作。每尊木偶皆由手工精制而成,偶头为樟木雕刻,服装为真丝绸缎用传统手工精绣而成,帽子有真丝绒帽及金铂硬盔等。每尊木偶被誉为“演出时是演员手中的道具,不演出时都是可以收藏在博物馆的东方艺术珍品”。

 

福建民间文化猎奇——掌中木偶(布袋戏)

福建民间文化猎奇——掌中木偶(布袋戏)

福建民间文化猎奇——掌中木偶(布袋戏)

福建民间文化猎奇——掌中木偶(布袋戏)

布袋戏的指法(泉州博物馆摄)

 

现代布袋戏偶不仅大,还内藏许多机关,因此需要两手操作布袋戏。以左手操偶为例,只要将食指部分套入偶头,拇指放入布袋戏戏偶右手,另外三根手指放入戏偶左边(左手)之后,即可利用手掌与五指的摇摆或晃动,来控制戏偶头、身体、与手来作操偶表演。换句话说,布袋戏操偶入门相当容易:操偶人员仅将手放入中空偶身即可做戏偶之点头,摇头,行走之表演。不过因为木制戏偶表情并无变化,要藉由木偶肢体动作表达剧中人物情感尤其重要,也有其一定难度。

福建民间文化猎奇——掌中木偶(布袋戏)


就角色方面来论述,布袋戏偶约略可以分为生、旦、净、末、丑、兽、杂.....等七种角色。各种操偶表演要显现出各类角色的手势、步伐和动作。因为布袋戏可单手操偶,因此传统布袋戏操偶师,通常可一人操纵两偶,互做对谈动作的文场表演,更甚者,两手均可做木偶之跑,跳,抛接,武打等武场表演。事实上,于实际操演上,布袋戏除了武场大堆头场面,或龙套角色出现串场外,布袋戏戏剧进行中,通常以两偶两角色之间的互相对话与肢体互动为最多。就此,跟一般中国传统戏剧相同,若对话较多者称为文戏,武打互动较多者称为武戏

 

http://www.cnzzmo.com/image/act-wonderful/009-1-b.jpg

福建民间文化猎奇——掌中木偶(布袋戏)福建民间文化猎奇——掌中木偶(布袋戏)

在厦门乘坐的“成功号”上演出的布袋戏《大名府》,比真人演出还精彩

 

水浒传常为布袋戏口述剧本的来源,布袋戏的传承着重在布偶操纵技巧与后场音乐搭配,对于演出的剧本大多是以口耳相传,或是剧团请说戏先生来跟团员们讲述故事内容,再由团员上场发挥,因此布袋戏的传统剧本保存极少。而这些口述剧本,则以三国演义、西游记、封神榜、水浒传等小说为主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