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罗密欧与朱丽叶》社会的悲剧和《仲夏夜之梦》想象的戏剧

(2007-03-19 23:54:04)
分类: 智慧的碰撞
 
 
 
 
 
 

http://www.curatingthelibrary.be/7a58bed7-b3c7-42f5-8008-e9e812f0397a.down

Romeo ir Dziuljeta (Romeo en Julia)罗密欧与朱丽叶

http://www.euro-scene.de/v2/de/festivals/2001/programm/media/2001_oskaraskorsunoas.jpg

A Midsummer Night's Dream 仲夏夜之梦

奥斯卡洛斯·考索诺瓦斯Oskaras Korsunovas 出生于1969的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Vilnius。从1988年至1994年在立陶宛的音乐学院Music Academy of Lithuania完成舞台导演专业的学习,指导老师为Jonas Vaitkus。1997年开始在母校任教,现在是硕士生导师。1990年在国家剧院开始担任导演工作。1999年和Gintaras Sodeika、 Martynas Budraitis创立了以自己命名的剧团——Oskaras Korsunovas Theatre。

中央戏剧学院《戏剧》学报社在开学的第一天安排了第三期的“莎士比亚与当代舞台艺术家研讨暨作品展示”活动,邀请了立陶宛的舞台导演艺术家奥斯卡洛斯·考索诺瓦斯为我们主讲关于他导演过的两出莎剧的创作心得。

有幸能够看到这两出莎剧的录像资料。《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三年前的作品,《仲夏夜之梦》则是他8年前的作品。作为导演,如果在面对经典时,你已经习惯了一种类型的排演模式,一种害怕因为自己的创新和改革会损害经典的胆怯,那么,奥斯卡洛斯的解读经典方式会让你挣脱惯有的、限制你的创作条框。奥的两部莎剧作品几乎在台词上没有做任何的改动,在尊重剧作家的前提下,他让你看到不一样的舞台呈现方式,一种强烈刺激感官的剧场效果。

奥似乎在创作的时候都会利用生活中看似不起眼的物件物品放在舞台上,然后物尽其用。《罗》剧里,他把我们带到厨房里去,两个家族纷纷成了厨房里的面包师傅。他们厨房里和面粉、做糕点、厨房里的厨具在必要时作为双方斗争的武器、厨房里开起了舞会、罗密欧和朱丽叶在旋转的面粉钢锅里亲吻。面粉在剧里大量地被使用,双方把揉好的面团变成了男性的生殖器官来比试谁更威武、代表朱丽叶的面团被朱丽叶的父亲拿捏把玩、当面粉抹在脸上时则代表了被杀死。面粉MILT在立陶宛语还代表了死亡。在剧中,所有的年轻人都死了,同时代表着两个家族的灭亡,因为罗密欧和朱丽叶是两个家族唯一的香火。奥的作品具有浓烈的男性主义,厨房环境的选择、钢制厨具的选用、各种强烈的敲击声和喊叫声、面粉捏造的各种巨型男性生殖器、把刀子和汤勺挂在裤裆上变成男性生殖器、楼台相会上的两把锋利的旗帜等,爱情在这出戏里成了配角,社会的冲突与搏斗成了首席。

想起《仲夏夜之梦》,大多数人会联想森林里的五彩缤纷世界、小精灵们和花仙子的绚丽多彩生活、魔幻般的神奇彩衣。在奥的《仲》舞台上,是空旷一片的木地板舞台,左右两旁是几盏侧灯。每个演员都穿上了吊带服,各带上一个跟自己的体形相符合的木板,然后开始了各种木板的组装和利用。看完了这出戏,你会惭愧于自己的想象力是何等的贫乏,是何等的闭塞!这是一出用两年才完成的演出,演员的形体动作是借用梅耶荷德的有机造型术的表演方法进行训练的。演员训练有素的形体动作确实让观众叹为观止。演员们窜上爬下、你跳在我身上、我踩在你身上、各种高难度且危险的动作却轻而易举地在观众面前美丽灵活的舒展开,让人开始感叹现在那些创作一个月就急着出炉挣钱的快餐戏剧,在相比之下,在艺术面前,是何等的羞愧!演员在戏里是没有任何化妆的(就算化妆也会被汗水洗净)、服饰简单、就连变成驴子的工匠的驴耳朵也是由另一个演员用双手摆弄的。木板在戏里被大量的利用,时而成为墙壁、时而变成被盖、时又变成空中桥梁、时又化成大海上的一个小岛。此外,一般剧里提及“催情花”这个主要道具时,都会用花朵作为道具,然而在奥的《仲》里却改用钢铁的小轮轴代替花朵。最后当小轮轴不见了,里面的钢珠散落在木板上,即代表了花瓣,也代表了爱情的眼泪。在奥的《仲》里,你会发现话剧可以不仅仅傻愣愣地站在舞台上说台词,空旷矿的舞台在演员想象的创造下,在肢体、声音、情感有机融合使用的激情表现下,带你走进2个半小时的梦幻世界。当戏结束时,舞台恢复一片空白,观众的心理也许就和两对情侣一样地在质问着:一切真的发生过吗?是真实还是梦幻?

一天下来看完奥的两部作品,可以说是一件疲惫的事情。因为奥的作品里,每一件道具的使用、每一种调度的安排、每一次灯光的转换、每一个人物的出现、眼神表情动作、都有其特别的导演语汇和构思。如此聚精会神地看上几个小时,是会让人精神紧张和疲劳的。奥的作品里都是精华的衔接,节奏上一直都是重而有力的,好不容易有个舒缓的场面,就马上峰回路转有人介入,继续另一个高潮,连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楼台相会这段本来可以稍微赏心悦目的场面,导演却安排演员站在几米高的高台上,演员在表演时随时都有摔下来的可能,让人看得心惊胆跳。奥的导演风格也许就是想唤醒观众的所有感官直觉,变得更为敏感,更快吸收和渗入他的创作意图在观众的血脉里。戏里各种大胆的性暗示、性挑衅让人觉得导演仿佛利用舞台来肆意宣泄自己的暴力、愤怒、压抑……让我想到了赵立新的几出野兽派作品。我想,奥斯卡洛斯需要好好跟中国学习的是水墨画里的“留白”,多一点留白让观众呼吸,多一点留白让观众细细回味咀嚼和消化。

http://www.premio-europa.org/Premio.nsf/13030fbe6ef5965dc1257115003dee49/2f5cf46c89db6b6bc1257118005ff05a/Corpo/2.45B2?OpenElement&FieldElemFormat=jp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