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波兰队
自从中国男篮在“世界杯”比赛中输给波兰队后,笔者心里一直在思考着一个问题,电视主持人在转播解说过程中曾反复说,波兰队52年没参加“世界杯”比赛了,52年,半个世纪,挺长的时间了,按说波兰队无论是教练还是球员,都会在“世界杯”比赛中表现出有点“人生地不熟”的劲头,52年没参加“世界杯”比赛了,但为什么波兰队就像其他队一样,根本就没有人生地不熟的感觉,好象这52年一直参加世界大赛一样,不仅打的十分出色,而且还能打进16强?这是怎么回事?
虽然波兰队52年没参加“世界杯”比赛了,但是不是因为波兰队经常和欧洲强队比赛,是不是因为波兰队国内联赛搞的非常好,是不是因为波兰队国内联赛改革搞的比我们好,等等,这些都不得而知。
反观中国队,52年前即1967年,从那时起中国队几乎没断了参加世界大赛,奥运会、世锦赛、亚锦赛、亚运会等等。在国内,CBA联赛也搞的热火朝天,如火如荼,而且还有外教外援制度,等等。这些年每当国际大赛来临之前,中国还举办“斯杯”等邀请赛锻炼队伍。另外。无论是中国男篮还是有的CBA球队,这些年还经常赴美打比赛或进行特训,学习美国先进的打法和训练方法,甚至伤病都得去美国治疗。特别是姚明任中国蓝协主席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中国篮球的大环境似乎越来越好,等等等等。上述这些因素、条件和大环境是不是比波兰队要好,这又不得而知,就算好吧,按说根据上述诸条件中国男篮不应该输给波兰队,也不应该输给委内瑞拉,但为什么又都输了?!
笔者觉得,不管你周围条件多么好,这些条件都是“外因”,在赛场上不能起决定性作用,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球队的“内因”,即球员的个人技术、球队的攻防技战术水平和教练临场指挥的能力。赛场上两兵相遇,比的是双方球员的身体素质、战术素养和意识、双方临场攻防技战术的运用和教练临场指挥的水平和艺术,这些才是决定双方胜负的重要因素,用一位资深体育记者的话说,起决定性作用的双方的“内功”。
客观地说,中国男篮的水平和波兰队并没有太大和非常明显的差距,之所以输给波兰队是因为没处理好比赛中的几个细节,教练临场指挥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而这些细节问题和教练临场指挥所出现的问题恰恰是中国男篮内功不足的一个反映,是中国男篮技术水平的反映,所以才会出现这些问题,说来说去还是中国队在这些方面缺乏内功,归根结底还是技术水平的问题。
波兰队52年没参加“世界杯”了,中国队虽然一直参加世界大赛,但却输给了52年没参加“世界杯”比赛的波兰队,这似乎有点说不过去,但却是残酷的事实。它说明,不管你多长时间没参加世界大赛,也不管你是一直参加世界大赛、经常赴美拉练,在赛场上这些都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决定性的因素是球队自身所具备的水平,是内因,是内功!这就是中国队输给波兰队〔和委内瑞拉队〕的根本原因所在!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再好的外部条件在赛场上也起不了直接的作用,能起作用的只是内因即球队的技术水平!没有这一条,到了赛场上甭管你外部条件多好,大环境多好,篮球改革进行的多好,它都说不上话,能说上的话只有球队的技术水平和教练临场指挥的能力,其他的在赛场上都得靠边站!这也说明,中国篮球的改革非常重要、非常重要的一环是提高中国男篮〔包括女篮〕的技术水平,否则的话其他方面你改革的再好,到了世界大赛中也反映不出你改革的成绩!
体教结合、提高青少年篮球训练水平,提高基层篮球教练的水平等等,毋庸置疑,这些都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但是,在中国篮球的改革中一定要处理好“普及”与“提高”之间的关系,处理好“一般”与“特殊”之间的关系。体教结合、青少年篮球和基层篮球教练的水平并不能和中国男篮水平的提高划等号,并不意味着中国男篮的水平就能提高,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和范畴,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男篮水平的提高有它的特殊性。牵牛要牵牛鼻子,中国男篮就是中国篮球的“牛鼻子”,如果不牵牛鼻子而牵牛尾巴,中国篮球的改革就很难前进,中国男篮在世界大赛中仍会重蹈“世界杯”的覆辙!
中国篮球,中国男篮好好提高提高自己的内力、内功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