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女篮文史资料杂志介绍-4
篮球前辈“名嘴”白金申
本文作者紫晓。该文介绍了前国家男篮队员、北京青年女篮、北京女篮、中国女篮教练白金申的生平事迹。
白金申于
2002年4月4日在天津讲课时突发心脏病去世,享年70岁。上世纪70年代,他率领北京女篮创造了北京女篮历史上第二次辉煌时期,曾获两届全运会冠军,一次甲级队联赛冠军,在先农坛体育场北京队训练基地,白金申、陈文彬和张光烈并称三才子。
1932年6月白金申生于天津30多口人家的大家庭,一口天津活,能说会道。受家庭影响,白金申从小就学会了各种乐器并热爱文学,在左邻右舍眼中白金申就是个奇才。16岁时身高1米80的白金申成为天津中学生冠军的天津二中校篮球队中锋。1950年白金申入选天津篮球代表队和华北区代表队。1952年,中央体训班(国家男篮)到天津和天津代表队打了一场比赛,由于白金申表现出色,被体训班男篮教练牟作云看中而入选国家队。
白金申随同国家队先后参加了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国际青年友谊运动会,并和当时欧洲许多强队比赛,积累了丰富的经验。1959年白金申因伤退役。
1959年北京女篮获第一届全运会冠军,1960年获全国甲级队联赛冠军,创造了北京女篮历史上唯一一次“五连冠”。1960年,作为1956年国家体委批准的首批运动健将的白金申以教练员身份到北京市体委报到开始任北京青年女篮主教练。
白金申在任教期间总结出一套适合女篮的训练方法和管理模式,形成了自己的特点。1963年10月,白金申受国家体委派遣到柬埔寨任教一年余,任教期间出于安全考虑很少外出,因而练得一笔好字;1966年5月白金申又到阿尔巴尼亚任教一年多。1972年白金申再度任北京女篮主教练,并于1975年9月夺得第三届全运会冠军。全运会后白金申开始任中国女篮主教练,在亚洲女篮锦标赛上获得冠军。从国家队回到北京队后,白金申率领北京女篮于1979年创造了全运会、甲级队联赛一年双夺冠军的战绩。这一系列成绩说明,白金申的执教水平已达到很高的境界,白金申自己总结为“读书、钻研、求变、求新”八个字。
白金申在执教北京女篮和中国女篮的过程中对中国篮球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读后感
如上所述,白金申、陈文彬和张光烈并称北京篮球队的三才子。在日常生活中,三位才子都平易近人,“大白”虽是他父亲给他起的小名,但在队里也成为大家对他习惯的叫法。1959年,白金申随同中国男女篮访问欧洲归来后,有一天他来到我们男篮二队宿舍交给笔者一大堆巧克力说,这是从国外带回来的,让笔者分给大家品尝。虽然已是60年前的往事,但白金申当年对年轻队员的关爱令笔者至今记忆犹新。
白金申和张光烈还都喜欢摄影,当年我们很多照片都是他二人给拍摄的,今天成为宝贵的回忆。尤其是白金申,洗印和放大照片样样都行,周末时笔者常常和他一起洗印放大照片,学会了不少技术。
陈文彬和张光烈还都喜欢音乐唱歌,陈文彬的男高音让人记忆犹新,他率领北京男女篮一队所唱的“大渡河”成为先农坛春节晚会的保留节目,演出时陈文彬喊的号子高昂动听,女篮队员郑于莲的女高音颇有专业水平;张光烈还擅长表演,春节晚会上他和著名电影演员谢添表演的“双簧”可谓妙趣横生。
三位教练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文化水平高,既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又有很高的篮球理论水平。例如,陈文彬和张光烈都懂外语,各自并合作著有篮球书籍,特别是陈文彬所著的“探索中国篮球发展之道”更是总结了中国篮球传统打法为中国篮球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在训练上三位才子都有一套具有各自特点的训练方法,白金申在训练上的特点是形象教学、严格要求、善于启发。他把个人技术、攻防技战术都编成顺口溜,受到队员们的欢迎,至今还有很多队员记得他编的顺口溜。没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和很高的理论水平,没有对篮球深刻的认识是不能编出这些顺口溜的。
白金申、陈文彬和张光烈之所以成为才子,优秀的教练员,是因为他们都具有很高的文化水平,丰富的实战经验和篮球理论水平,对篮球运动的规律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注:老北京队教练员都具有该特点)。此外,广泛的业余爱好无形中也丰富和活跃了他们的思维,提高了他们在训练比赛时敏锐的观察力、判断力和节奏感。三位才子的成功之道折射出成为优秀教练员所必备的条件。
--未完待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