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人:闲聊篮球

闲聊篮球
网友:「杨伯镛老前辈是我国的著名的前锋〔注:右锋、相当于现在的3号位〕,虽然身高只有 1.80米,但面对欧洲两米以上的内线毫不畏惧,除了中距离稳定的跳投外,还有一手冲击内线突破上篮的绝活。如果现在杨伯镛面对盖帽能力极强的周琦,他的突破上篮以及和钱澄海的配合会不会被周琦所遏制?」
笔者:「时代不同,很难把过去的运动员和现在的运动员放在一起进行对比,那不是成了关公战秦琼了吗。杨伯镛拿手的是跳投,曾被陈文彬肯定是中国篮球运动员的拿手绝活,此外杨伯镛在右侧从底线持球突破也是他的拿手绝活。不过我们可以假设,杨伯镛持球突破遇到了在篮下封盖的周琦,一对一地打,由于身高的巨大差距,杨伯镛突到篮下很可能会挨帽!但是,如果杨伯镛和钱澄海等人打配合,通过配合来给杨伯镛创造突破的进攻机会,很可能周琦就很难防住杨伯镛的持球突破了!因为通过配合常常能创造无人防守上空篮的机会,或是创造迫使防守队员丢掉正确的防守位置很难跟上进行封盖的进攻机会,所以说如果打配合,周琦就很难防守,很难封盖了!这一点可以从亚运会比赛得到证实,亚运会比赛时,对方一个人持球突破常常挨周琦的大脆帽,但对方通过配合进攻时往往是上空篮,或很难跟上防守,周琦就很难盖帽了,亚运会比赛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这些例子也说明了这个问题。」
网友:「随着篮球运动的发展,长人即高大球员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当年一些老前辈的绝技假设放在现在,就会遇到很大的障碍,但如果说打了配合,这种情况就大有改善,我们中国篮球的传统历来是在尊重个人技术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俩仨人和五人之间的配合,因为配合打出来以后就把单个人的力量转化为集体的力量了。」
笔者:「对!你说的很对!中国篮球传统一向强调个人技术与能力要通过集体配合表现出来,教练员制订集体配合的目的就是为了发挥每个人的作用与力量,通过集体配合把五个人的特点捏合在一起。篮球比赛为什么强调配合?就是通过俩仨人小配合或集体配合创造篮下无人防守、或迫使防守队员丢掉正确防守位置很难进行封盖的进攻机会,而不是一对一地愣上。比赛时经常出现这样的场面,当电视主持人和嘉宾评论员大呼“好球!”时,往往是通过配合打出来的!伊朗队对中国队决赛的下半时,伊朗队就是一对一地愣上,上一个就挨周琦的一个脆帽!所以我觉得,无论是中国男女篮也好,CBA各队也好,缺的就是这些俩仨人小配合和打小配合的技能,过去我们练俩仨人小配合练的多了!例如通过中锋策应的仨人三角配合能打出千变万化的路数来,打起来就活多了,现在他们缺的最多最多的就是这个!」
网友:「看台北队对中国男篮那场比赛时我就感觉台北队的“以小打大”的战法就是单纯用在远投上,上半时命中率比较高的时候还有点用,当下半时命中率下降后一投不进,篮板球就给中国队了。他们对内线的中距离跳投、底线突破和俩仨人小配合运用的很少,几乎没有!到了下半时他们就是在外围投三分球,或是让一个人持球突破,打法太简单单调了!」
笔者:「以小打大虽然可以在半场进攻时利用三分球,但中国篮球传统打法中“以小打大”的主要手段是利用速度,通过快速进攻、快速反击来“以小打大”的,这才是主要的打法和主要的手段!绝不能光依赖三分球!除非你有一两个像库里那样的球员!」
网友:「日、韩、包括台北队大概由于更换了教练而把前一代的传统打法给丢失了,“快准灵”打法始终是中国篮球和亚洲篮球的灵魂。」
笔者:「对!你注意到没有,纵观这些年凡是请外教的,包括中国队前一段时间,都在很大程度上丧失和丢失了自己原来的传统,这就是这些队水平下降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