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长人:[连载-4]中国篮球传统是“杂八凑”吗?

(2018-08-28 18:52:48)

[连载-4]

中国篮球传统是“杂八凑”吗?

    前三篇都提到,中国篮球“快准灵”及16字方针的传统打法与风格是我们自己创立的,有着丰富的内涵和理论基础,是属于我们自己的东西,并非“杂八凑”。那么,怎么才能证明这些打法、特点、风格、理论形成了系统和体系,是属于我们自己的东西,而不是“杂八凑”呢?证明这一点的就是如下图所示前中国男篮主教练陈文彬所著的“探索中国篮球发展之路-中国篮球理论与实践”这本多达300多页的著作:

         长人:[连载-4]中国篮球传统是“杂八凑”吗? 

  陈文彬在执教中国男篮十年的时间里,曾总结了中国男女篮、北京男女篮、八一男女篮及全国各省市队训练比赛和国际比赛的经验撰写了五本书,当年在专业队内部发行。陈文彬去世后,为完成陈文彬同志生前的遗愿,2009年几位年迈的老教练和老队员用了约一年的时间付出很大努力将五本书整理成该书,陈文彬的老战友张长禄、程世春、杨伯镛、龚培山、华迪平及由鞠汾康执笔代表17位中国男篮队员都写了序言。张长禄先生在序言中对陈文彬做出了高度评价:“在他率领下,1959年中国男篮达到了中国篮球有史以来的最高水平开创了新中国第一个篮球高峰时期,战胜过很多欧洲强队。”。在“中国篮球博物馆”的大力支持下该书终于印刷出版,此后中国篮协、CUBA下发至全国各队教练员,程世春先生在2011CUBA冬令营教练员培训班上还专门进行了讲解。

      长人:[连载-4]中国篮球传统是“杂八凑”吗? 

陈文彬在这本著作里科学系统全面地总结了中国篮球传统打法与风格,总结了我们自己的训练方法与经验,全面完整深入地阐述了中国篮球传统打法与风格,它是地地道道属于我们自己的东西,凡是认真看过这本书、哪怕只读过其中一些部分警句的人一定会有这样的认识和结论:中国篮球传统打法与风格决不是“杂八凑”。在中国篮球百年漫长的历史中,陈文彬这本书是第一次科学系统而全面地总结了中国篮球传统打法与风格,详细地阐述了它丰富的内涵,确立了中国篮球的理论基础,指出了中国篮球发展的正确方向,清清楚楚地打上了“中国”标签!

  那么有哪些内容能证明它是我们自己的东西而不是“杂八凑”呢?让我们翻开这本书仔细地看看。

一.   有关中国篮球传统打法与风格的论述

陈文彬在这本书里语重心长地说:「必须坚持走自己的路,

发展积极、主动、快速、灵活、准确的特点」。积极、主动、快速、灵活、准确的特点就是我们自己的路,就是中国篮球传统打法的特点与风格,它走的决不是美、苏的路,而是我们自己的路!陈文彬特别提到:“五十年代末期中国篮球其基本方向就体现出我们自己的道路,标志着中国篮球的发展方向”。请各位网友注意上面这句话,中国篮球的道路和发展方向在五十年代末期就确定了,如果离开这条道路就离开了正确的发展方向!〔注:近一、二十年所谓中国篮球要学美、学欧都是偏离这条道路和方向的现象〕这个方向就是前文提到的“快准灵”风格和16字方针,这个方向是我们提出的,是属于我们自己的东西,而不是“杂八凑”。

   陈文彬还说:“我国篮球的风格,是多年来我国篮球队在反复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对我国篮球运动规律性的认识”。这里提醒各位网友,要特别注意“规律性的认识”这句话。它说明,中国篮球传统打法与风格从实践已上升到理性认识,找出了中国篮球运动规律性的东西,反过来又指导中国篮球运动的发展。所以说中国篮球传统打法与风格是我们自己总结出来的,而不是东拼西凑出来的,有其自己的独特风格,有其自己的篮球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请问,这是“杂八凑”吗?

二.   有关“三把利剑”的论述

     长人:[连载-4]中国篮球传统是“杂八凑”吗?

长人:[连载-4]中国篮球传统是“杂八凑”吗?

长人:[连载-4]中国篮球传统是“杂八凑”吗?
 

陈文彬指出:“快攻、中投和全场紧逼是我国篮球队战胜国

际强队的三项主要武器”,也可以称为“三把利剑”。需要明确指出的是,这“三把利剑”上都刻着“中国生产”四个字,是地地道道的中国“”,既不是苏联“生产”出来的,也不是美国“生产”出来的,更不是拼凑出来的。拿跳投来说,在陈文彬著作中特别提到,中国男篮运动员上海黄柏龄的单手急停跳投和杨伯镛、张建平的跳投是中国篮球运动员的“绝招”,具有中国篮球运动员鲜明的特点,[连载-2]中也提到,跳投是中国篮球运动员独特的技术;又例如,五十年代很多运动员、包括业余队运动员都会的双手“砸眼”跳投技术更是中国独有的,具有浓厚的中国色彩,甚至带着浓厚的“土”味,对此很多老球迷大概都记忆犹新,这样的例子可谓举不胜举。上述一系列例子都说明,这些东西都是我们自己的,不是拼凑出来的。

三.   有关“快攻”的论述

陈文彬在这本书里说:「一支篮球队,快攻打的好不好,反

映了一个队的水平」。这句话也深深地打着中国烙印,既不是美国烙印,也不是苏联烙印,是属于我们自己的东西。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八一队”打的快攻曾威震中国篮坛并以这种快速打法战胜过不少欧洲强队,其打法堪称独特,很多老球迷大概都记得,“八一男篮”在控卫余帮基、八一女篮在控卫陈常凤组织下在赛场刮起的“台风”。

              长人:[连载-4]中国篮球传统是“杂八凑”吗?
   在专访 程世春先生时他对中国篮球的快攻打法、特别是对“八一队”的快攻有如下的说明和解释。程世春先生说:「八一队的快攻是他们队里几位领导确立的,其中一位是校官叫王克,另一位是黄烈,他是延安老“战斗队”的队员,这些人在军事上讲究打对方立足未稳,追着屁股打,速战速决,他们把军事理论和战法运用到篮球比赛中,这就是快攻,就是快速技术,八一队的快攻在中国篮坛上可谓首屈一指,这一点是不能否认的,当年八一队的控卫余帮基传球推进速度特别快!」

此外,当年“福建队”、“湖北队”的快攻打的也十分出色。中国篮球、特别是八一队、福建队和湖北队打的快攻都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与风格,尤其是八一队的快攻,那可是帖着“八一”的标签,并没帖着美、苏的标签,是地地道道、典型的“中国货”,决不是“杂八凑”。

未完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