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人:[连载-4]中国篮球传统是“杂八凑”吗?
[连载-4]
中国篮球传统是“杂八凑”吗?
陈文彬在这本著作里科学系统全面地总结了中国篮球传统打法与风格,总结了我们自己的训练方法与经验,全面完整深入地阐述了中国篮球传统打法与风格,它是地地道道属于我们自己的东西,凡是认真看过这本书、哪怕只读过其中一些部分警句的人一定会有这样的认识和结论:中国篮球传统打法与风格决不是“杂八凑”。在中国篮球百年漫长的历史中,陈文彬这本书是第一次科学系统而全面地总结了中国篮球传统打法与风格,详细地阐述了它丰富的内涵,确立了中国篮球的理论基础,指出了中国篮球发展的正确方向,清清楚楚地打上了“中国”标签!
一.
陈文彬在这本书里语重心长地说:「必须坚持走自己的路,
发展积极、主动、快速、灵活、准确的特点」。积极、主动、快速、灵活、准确的特点就是我们自己的路,就是中国篮球传统打法的特点与风格,它走的决不是美、苏的路,而是我们自己的路!陈文彬特别提到:“五十年代末期中国篮球其基本方向就体现出我们自己的道路,标志着中国篮球的发展方向”。请各位网友注意上面这句话,中国篮球的道路和发展方向在五十年代末期就确定了,如果离开这条道路就离开了正确的发展方向!〔注:近一、二十年所谓中国篮球要学美、学欧都是偏离这条道路和方向的现象〕这个方向就是前文提到的“快准灵”风格和16字方针,这个方向是我们提出的,是属于我们自己的东西,而不是“杂八凑”。
二.
陈文彬指出:“快攻、中投和全场紧逼是我国篮球队战胜国
际强队的三项主要武器”,也可以称为“三把利剑”。需要明确指出的是,这“三把利剑”上都刻着“中国生产”四个字,是地地道道的中国“剑”,既不是苏联“生产”出来的,也不是美国“生产”出来的,更不是拼凑出来的。拿跳投来说,在陈文彬著作中特别提到,中国男篮运动员上海黄柏龄的单手急停跳投和杨伯镛、张建平的跳投是中国篮球运动员的“绝招”,具有中国篮球运动员鲜明的特点,[连载-2]中也提到,跳投是中国篮球运动员独特的技术;又例如,五十年代很多运动员、包括业余队运动员都会的双手“砸眼”跳投技术更是中国独有的,具有浓厚的中国色彩,甚至带着浓厚的“土”味,对此很多老球迷大概都记忆犹新,这样的例子可谓举不胜举。上述一系列例子都说明,这些东西都是我们自己的,不是拼凑出来的。
三.
陈文彬在这本书里说:「一支篮球队,快攻打的好不好,反
映了一个队的水平」。这句话也深深地打着中国烙印,既不是美国烙印,也不是苏联烙印,是属于我们自己的东西。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八一队”打的快攻曾威震中国篮坛并以这种快速打法战胜过不少欧洲强队,其打法堪称独特,很多老球迷大概都记得,“八一男篮”在控卫余帮基、八一女篮在控卫陈常凤组织下在赛场刮起的“台风”。
![长人:[连载-4]中国篮球传统是“杂八凑”吗? 长人:[连载-4]中国篮球传统是“杂八凑”吗?](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此外,当年“福建队”、“湖北队”的快攻打的也十分出色。中国篮球、特别是八一队、福建队和湖北队打的快攻都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与风格,尤其是八一队的快攻,那可是帖着“八一”的标签,并没帖着美、苏的标签,是地地道道、典型的“中国货”,决不是“杂八凑”。
未完待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