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长人:中国篮球有“教父级”人物吗?

(2018-01-21 10:56:13)
长人:中国篮球有“教父级”人物吗?

中国篮球有“教父级”人物吗?

    最近看到一个帖子,称张卫平是中国篮球的“教父”,并称是中国篮球的“中流砥柱”。球迷网友这么说并无可非议,是热爱喜欢张卫平的表现,是对他为中国篮球所做贡献的肯定。张卫平的确对中国篮球做出了很大贡献,他在钱澄海执教中国男篮时随队为夺取亚洲冠军可谓功不可没,退役后又为中美两国篮球的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这一点上可谓无人相比,但称张卫平是中国篮球的“教父”和“中流砥柱”,从中国篮球历史上来看笔者觉得有些不妥,这么说决不存在否定张卫平上述成绩与贡献的意思。笔者认为,称张卫平是中国篮坛优秀的运动员、优秀教练员、杰出人物都是比较恰当的称谓,特别是称他是“中美篮球大使”似乎更为贴切实至名归,而称其为“教父”、“中流砥柱”就有点不太符合中国篮球的历史了。

  首先得说说“教父”是什么意思,在西方“教父是个宗教名词,在基督教等宗教,婴儿或幼儿受洗礼时不仅要赐以教名,还要指定监护人,这个监护人即教父,作为监护人的教父主要负责在宗教方面对孩子进行教育。在中国古代“老子”学说中有“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父”是“开始”的意思〕,上面这句话是开始教育的意思。

  这些年来经常可以看到把张三称为中国篮球的“教父”,又把李四也称为“教父”,“教父”可谓多矣。意思不外乎是说这些“教父级”的人物教育〔训练培养〕出许多优秀的运动员,对中国篮球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从中国篮球历史的角度来看,这么说似有不妥之处,所以笔者并不赞同使用“教父”一词,不过为说明中国篮球历史上的杰出人物我们不妨暂且使用“教父”一词。

  中国篮球历史上有哪些杰出人物呢?就笔者所了解的情况在早期有李汉亭、芦鼎厚、唐宝堃、夏堃、牟作云、张长禄、程世春、陈文忠、陈文彬、杨福鹿、范政涛、王元祺、王兆玉、黄柏龄、高鹗、哈毅、张德山、谭以津、石乔、杨绍波、杨以惠、王胜治、赵振锦、唐振声、张栋才、王琪、王科、石善根、黄珍〔女〕、虞德顺〔女〕、鲍临津〔女〕、周懿娴〔女〕等等,上述人物中有担任过国家队、北京、八一及各省市队的教练员和运动员,有的是体育科研上的教授、研究员等,这些人都曾为中国篮球做出过巨大的贡献,近几十年间也出现过很多杰出人物,这里就不再赘述。 

中国篮球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曾出现过两个高峰时期,这里仅以中国男篮为例,在这两个高峰时期中国篮球曾先后战胜过世界一流强队前苏军队〔6055取胜〕,还战胜过当时欧洲劲旅保加利亚、匈亚利、波兰等队,这些成绩当时都是在中国男篮主教练陈文彬执教时所取得的,从这一点可以说陈文彬是中国篮球“教父级”的人物。但问题来了,陈文彬所训练培养的队员例如钱澄海、杨伯镛、王利发、张锡山、王忆诚等也是中国篮坛的杰出人物,例如有的人把钱澄海也称中国篮球“教父级”的人物,师傅是中国篮球“教父级”的人物,徒弟也是“教父级”人物,这怎么论二人之间的辈分呢?怎么摆这两个人之间的关系和位置呢?

  拿老北京队来说,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到七八十年代,新中国首批中国男篮队员的程世春先生曾先后担任北京男女篮的总教练、中国男女篮主教练,培养出大批优秀的男女运动员,取得过优秀的战绩,从这一点来说也可以把程世春先生称为中国篮球“教父级”的人物,如果把程世春先生称为“教父级”的人物,那又怎么和陈文彬、钱澄海摆正三者之间的关系和位置呢?

  再举一个例子,本文开头所例举的李汉亭、芦鼎厚、陈文忠、陈文彬、王兆玉、高鹗、哈毅、张德山、谭以津、石乔、杨绍波、杨以惠、王胜治、赵振锦、唐振声、张栋才、王琪、王科、石善根、黄珍〔女〕、虞德顺〔女〕、鲍临津〔女〕、周懿娴〔女〕等人物都是中国篮球著名老教练范政涛先生所训练培养出来的,后来又培养出黄频捷、张卫平和杨殿顺、邰玉峰、尹光环、张保平、曹泽波等优秀运动员。程世春先生在评价范政涛先生时说道:「上世纪40年代范指导执教和训练的“未名队”和女篮“虹队”就培养出大批优秀的男女篮运动员,例如陈文忠、陈文彬、、高鹗、芦鼎厚、高鹗、黄珍〔女〕、虞德顺〔女〕、鲍临津〔女〕、周懿娴〔女〕等,这些人在解放后都成为北京篮球的中坚力量,可以说没有范指导的辛勤培养,就没有北京篮球事业的这些中坚力量,范指导为北京篮球教练员队伍打下了非常坚实的基础,北京篮球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到七八十年代之所以能腾飞,是和范指导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分不开的,说范指导是北京篮球事业的奠基人是最准确、最公正的评价!」。

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一点是,如上所述,中国男篮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所创造的两个高峰时期恰恰是在 范政涛先生的弟子陈文彬执教中国男篮时所取得的,如果说中国篮球、北京篮球有“教父级”的人物,范政涛先生可谓当之无愧,无人能与之相比。但是,如果把范政涛先生称为中国篮球的“教父级”人物,又怎么处理范政涛先生与陈文彬、程世春、钱澄海等人之间的关系和位置呢?

如上所述,有的人把张卫平称为中国篮球“教父级”的人物和中国篮球的“中流砥柱”,而张卫平恰恰是范政涛先生后来训练培养出的弟子,与陈文彬、钱澄海等人相比,在辈分上张卫平只不过是“小字辈”。如果把张卫平称为中国篮球的“教父”和“中流砥柱”,那么请问,范政涛先生和陈文彬、钱澄海和小字辈的张卫平四人之间又怎么论辈分,怎么摆正四人之间的关系和位置呢?说句玩笑话,“祖师爷”是“教父”,徒弟也是“教父”,徒孙也是“教父”,都成“教父”了,这不就乱了套了吗?!不就出现称谓上的混乱了吗?!换句话说,也就是在中国篮球历史上出现了好多位“教父级”人物,我们不禁要问:到底谁才是中国篮球历史上真正的“教父”?!这就是笔者不赞同使用“教父”一词的原因。

   上面所例举的许许多多的优秀教练员和运动员都可以说是中国篮坛上各个时期的杰出人物,但不能说都是“教父级”的人物,更不能说谁谁是中国篮球的“中流砥柱”。如果说中国篮球早期某个杰出人物是中国篮球历史上的“教父级”人物,无形中就否定了后来杰出人物对中国篮球所做的贡献,反之也一样。笔者认为,中国篮球从1949年开始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发展与提高,一直到现在,从战绩角度来说都不是哪一个教练员的功劳,而是集体的功劳,是集体智慧所带来的结果,是一代一代教练员和运动员共同努力奋斗的结果!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男女篮之所以能取得辉煌的成绩,其中就凝聚了集体的智慧。很多年轻人不知道也不了解,当时中国男女篮每逢对阵欧洲强队时,赛前北京市委卫生体育部就召集在京的中国男女篮教练员、北京队教练员和八一队教练员共同群策群力制定比赛方案,所以说是集体努力的结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另外,当时在京的国家队、北京队、八一队和临时在京的新疆队、河北队、吉林队等,经常在一起互相切磋球艺,共同提高。

  从训练培养运动员这个角度来说,某个优秀的运动员往往并不是师从一个教练员,拿优秀运动员张卫平和黄频捷来说,他们的启蒙教练是范政涛先生,但他们进入国家队后又接受了钱澄海的辛勤培养和训练;有的运动员曾先后接受过几个教练员的培养和训练,所以从运动员的成长角度来说,往往并不是一个教练员的功劳,而是多名教练员共同努力的结果,也可以说是集体的功劳。

  在中国篮球历史上虽然存在某个教练员在某个阶段率领某个球队做出了一定的成绩,但这只是中国篮球历史上的一个阶段而已,一个局部而已。笔者认为,在中国篮球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所谓“教父级”的人物,从来没有哪个教练员是中国篮球事业的所谓“中流砥柱”,从来没有哪个教练员一个人能主宰中国篮球事业的发展与提高,从来没有哪个教练员一个人能主宰中国篮球的命运!过去如此,现在如此,将来也如此!

   笔者最后想说的是,我们的新闻媒体在了解和宣传介绍中国篮球各个时期杰出人物方面有些厚外薄己,介绍美国NBA及其杰出人物等方面可谓津津乐道如数家珍,但却很少宣传介绍我们中国篮球历史各个时期的杰出人物,这是一种非常不正常的现象,特别是对我们年轻一代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提起NBA说的头头是道,而一提起中国篮球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却哑口无言不知所云。所以笔者希望我们年轻一代和新闻媒体多了解了解中国篮球的历史,多了解了解中国篮球历史上各个时期、特别是早、中期活跃在专业队、体育科研等领域的杰出人物,这样才能正确、准确和公正地评价中国篮球历史各个时期的杰出人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