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诚者天之道”网友商榷
“诚者天之道”网友留言谈到“技术能力和专项身体素质之间的关系”,下面利用加“注”的方式谈谈笔者的看法。
――
――
“长人老师,我想和您就篮球运动聊聊“技术能力和专项身体素质之间的关系”,我先表达我的观点:
技术能力和专项身体素质是一个东西。[注:技术能力和专项素质不是一个东西。“技术能力”是指运动员对已掌握的技术动作在比赛中实际运用与表现出来的能力,这种能力越强,说明技术水平越高。有的球员在平时训练中掌握了某项技术动作,但在比赛中由于防守队员的压力可能运用不出来,这就说明该球员对该技术动作的运用能力较差。“专项素质”应称“专项身体素质”,是篮球运动员身体所具备的一种特殊能力,篮球运动员的“专项身体素质”是指运用篮球技术动作所需要的身体能力,篮球运动员的“专项身体素质”有其特殊性,主要包括急起急停、突然加速或减速、突然起跳、滞空能力、侧身跑、脚尖朝前上体朝一侧扭转的跑动、防守中的各种脚步动作〔横滑步、击剑步、拳击步、折返跑中的突然加速与减速等〕。篮球运动员的这些身体素质与田径运动员不同,田径运动员运球上篮时直线跑动的速度很快,但一般来说田径运动员不善于突然加速、变速变向,换句话说就是不会拐弯,缺乏这方面的能力,这就是篮球运动员的专项身体素质和田径运动员的不同之处。乒乓球、排球和足球运动员的专项身体素质有些地方和篮球运动员类似,但仍然存在差别。总之,篮球运动员的“专项身体素质”是保证技术动作所需要的特殊身体条件与能力,“技术能力”与“专项身体素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训练中也是分别进行训练的。例如,老北京队在训练时常常把上述所说的急起急停等当作准备活动来做,天天练,旨在提高专项身体素质。]
根据我们这几次的交流,以个人摆脱技术而言,我所提及到的教材里的摆脱技术,以下肢的用力蹬伸推动整个身体变向,要承担几乎整个人体质量,用力必然较大,因此缺乏爆发性,同时躯干没有弓腰这个假动作而缺乏欺骗性。而您所提及的摆脱技术,不仅富有逼真的假动作,而且发力以腰带脚,下肢蹬伸富有爆发性。这两种技术动作孰优孰劣,一目了然,同时也可以解释5-60年代的运动员之所以擅长个人摆脱,关键在于技术优势。[注:对!同时也在于专项身体素质方面的能力。]
体育比赛比的是专项运动强度[注:无论什么项目的竞技体育比赛都包括一般身体素质〔速度、弹跳力、力量等〕、专项身体素质、技术、攻防技战术及临场指挥及思想精神状态等方面的较量。],通过锤炼专项身体素质来提高专项运动强度[注:绝不能单纯依靠提高专项身体素质来提高比赛强度,要全面提高!从某个角度来说,速度、弹跳力和力量一般身体训练的水平也是非常重要的。]。长期以来人们已经习惯和接受了这样的训练思路:「技术是技术,身体素质是身体素质,二者相互独立,在训练中各管各的,技术是个形式,重点在专项身体素质;一般身体素质能够转化为专项身体素质,通过一般力量训练、一般速度训练、一般耐力训练,经由时空转化提高专项身体素质」,这种训练思路看似是合理的。但是,现在的中国篮球人见都没见过芦诗
连老师的个人摆脱技术,对该技术所隐含的“腰动脚随”的专项身体素质一无所知,如何能使一般身体素质转化为专项身体素质呢?[注:转化不了!一般身体素质指速度、弹跳力、力量、耐久力、柔韧性等,需要进行一般身体训练,老北京队多在冬训中把它作为训练重点;而“专项身体素质”要单独练习,如上所述,老北京队几乎天天练。]最终的结果是中国球员缺乏个人摆脱能力,破不了对方的紧逼,外教也白搭。显然,技术能力和专项身体素质是不可分割的[注:理解正确!],而且在运动训练中必须追求先进水平的运动技术,图片中芦诗连老师若加上篮球,那活脱脱的NBA式的虚晃变向运球出现了,诀窍都在腰上。因此,我认为要提高技术能力必须认清该技术所需的专项身体素质[注:这句话对!但也包括速度、弹跳力和力量等能力。],技术能力即是专项身体素质[注:这句话不对!如上所述,是两个概念,要分别进行训练。]。在运动训练中不应该通过一般身体训练来转化成专项身体素质[注:,对,也转化不了!田径运动员也进行力量、弹跳力和速度等一般身体训练,但田径运动员却不具备篮球运动员所需要的专项身体素质,如果能转化田径运动员不就成为篮球运动员吗,“一般身体训练”和“专项身体素质训练”是两种不同的训练。],而应该是突出技术,根据技术能力的程度来选择所欠缺的一般身体训练。譬如,让运动员先学会芦诗连老师那样的摆脱技术,如果学生存在协调能力差的问题,那么在训练中应该加强运动员的协调能力训练,如果意识到13、4岁是协调能力和速度能力迅速提高的时期,那么在该阶段就应该教会运动员这些技术动作;运动员的协调能力提高后,如果动作速度达不到要求,那么通过杠铃练习加强运动员的一般力量,通过时空转化过渡到专项力量的提高[注:这句话又不对了!]。按照这种思路不断提高运动员的专项身体素质。
这个观点有些另类,请长人老师根据您的经验,多批评多指正,但说无妨。
[注:不知道“诚者天之道”网友的身份,从留言判断是不是体育学院的教师或学生,或是篮球俱乐部的教练?从文字上来判断总的感觉是充满“学院派”的“味道”,坦率地说有些用语让人觉得费解,例如“体育比赛比的是专项运动强度”、“时空转化”等,有些概念还弄不清楚,甚至看了把笔者也搞的有点糊涂了。过去专业队训练主要包括一般身体训练、专项身体素质训练、个人技术训练、几个人的小配合训练、全队的攻防技战术训练等方面,搞清楚这几项训练也许对技术能力与专项身体素质之间的关系有好处。上述各项训练根据比赛周期有不同的安排,例如冬训中一般身体训练比较多,临近比赛全队攻防技战术练的则比较多。而专项身体素质训练几乎贯彻在每天的训练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