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老的“中锋沉底背插”打法
这几天写了几篇有关范老、范政涛先生的往事,范老一生无比热爱篮球事业,篮球就是范老的生命,范老生前曾对家人说过:「不搞篮球死不瞑目!」,范老的老伴说:「政涛一辈子就认识篮球,不认识别的!」,范老的女儿也对我们老队员说:「父亲和你们在一起的时间比我都多!」。范老女儿回忆说:「过去每年的大年初二未名队的队员准到我家来,父亲和他们聊的全是篮球!」。范老的弟子、原老北京青年队教练邰玉峰也说:「范先生真是喜欢篮球,把篮球那算琢磨透了!」。邰玉峰又说:「范先生还有一个战术思想,就是“中锋沉底打背插”打法,后来我当教练后也让队员练过这个打法。」
何谓“中锋沉底背插”打法?今天咱们就聊聊这个打法。
现在CBA比赛中各队在半场进攻时常常运用高大中锋给后卫做挡拆的打法,如下图所示:
这种打法基本是从防守阵型的正面进行进攻。众所周知,无论是战争还是篮球比赛,从防守的正面进行进攻往往是比较困难的,也可以说是攻坚战,特别是后卫球员,不仅距离篮筐比较远,而且即便突破了对方的第一道防线,还得突破对方第二、甚至篮下高大中锋的第三道防线,这也是很多球队运用挡拆打法所带来的弊端。
中国篮球传统打法、特别是老北京队在进攻上并不是这么打的,进攻时讲究球要迅速落前场两个45度位置,如下图所示:
球迅速落前场两个45度位置所采取的是从防守的侧面进行进攻,从防守阵型的侧面进行进攻不仅距离篮筐要近一些,而且它的最大好处是容易攻中锋球,便于以中锋为轴心展开半场进攻。另外,当球在左侧时,右侧的防守队员往往会不自觉地看球,就在那一刹那防守队员就很难做到“人球兼顾”,另一侧的进攻队员就可以趁机向篮下空切移动接球进攻!所以过去老北京队队员、特别是后卫把“球迅速落两角”记得清清楚楚,在头脑中形成很浓厚的意识,接应队员接应第一传后准是迅速传球给前场的两角,从防守阵型的侧面迅速展开进攻!从某种角度来说,这是过去篮球比赛和现在篮球比赛在打法上很鲜明的区别和不同点。
而范老主张的“中锋沉底背插”打法与上述打法不仅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效果甚至更好,请看下图:
范老所主张的“中锋沉底背插”打法可谓从防守阵型的背后进行“袭击”,比在两个45度进攻更具杀伤力,令防守队员防不胜防!
在这一打法中范老强调中锋要站在三秒区外底线夹角的位置,当4号传球给5号中锋后,范老所主张的“中锋沉底背插”打法的美妙之处就立刻显现出来了!范老为什么强调和主张中锋必须站在底线位置?为什么球必须要落在最底线位置?因为球在这个位置时对防守队员来说是感到最困难的、最难受的!当球在图中中锋5号手里时,防守队员、特别是外围和另一侧的防守队员往往会自觉不自觉地地扭头看球,而就在防守队员扭头看球的一刹那就丢掉了“人球兼顾”的正确防守位置与角度,这就是“中锋沉底背插”打法的“杀手锏”,它能给进攻队员带来绝妙的进攻机会!
当中锋5号拿球时,如果进攻队员采取1-3-1站位打法,站在罚球线的另一个中锋就可以趁防守队员扭头的那一瞬间向篮下空切,接中锋分球在篮下进攻。
这个打法还可以这么打,如下图所示:

在中锋5号持球时,另一侧的3号给后卫1号做后掩护,1号做摆脱假动作后向从中路向三秒区内空切,接中锋5号球进攻。另外,站在右侧的二中锋也可以给3号做“定位掩护”,3号利用二中锋的定位掩护“挂”一下从三秒区腰上向篮下空切,接中锋5号的分球在篮下进攻!此外,左侧的4号在攻中锋球之前,如果防守队员扭头看球失去正确的防守位置与角度时,4号可以灵活地传球给向篮下空切的每个球员,打起来可以灵活掌握,变化多端。
范老所主张的“中锋沉底背插”打法主要精神和目的在于把防守队员逼到最困难、最难受的境地,迫使防守队员不得不扭头看球而失去正确的防守位置与角度,创造轻松进攻的机会。
如上所述,是从防守阵型的正面进行进攻容易呢?还是从防守阵型的侧面和背后进行进攻有利呢?范老所主张的“中锋沉底背插”打法作了很好的诠释。所以笔者认为,范老所主张的这种打法要比从正面进行进攻的挡拆打法要先进得多,灵活得多,效果也好得多!
范老先生一生是多么热爱篮球事业,从他所主张的“中锋沉底背插”打法中就可以感受到,就可以体会到,不仅是范老先生,先农坛老北京队的教练员几乎全是像范老那样热爱篮球事业的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