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人:江南行-7古街风姿

江南行-7
同里的建筑大都临水而建,镇上的老百性几乎都择水而居,为洗涮方便,镇内家家户户都在临水的一面建有石阶,既简单又实用。同里的楼宇稠密,粉墙黛瓦的深宅大院至今保存完好。"小巷石桥多,人家尽枕河",是同里留给游人的深刻印象,而"民居多古朴,住宅尽清幽",则是这些别有风味的水乡民宅给人们留下的美好回忆,所以到同里不能不好好看看同里的民居。
现在的同里由于已开发成旅游景点,所以在河流两岸全是当地居民开的“农家乐”小饭馆和客栈,这在很大程度上使古镇充满了浓厚的商业气氛,好在当日游人不多,这种气氛相对来说显得并不浓厚,走在古镇的街道上想,如果河流两岸没有这些“农家乐”,那才是古镇真正的本色。这些小饭馆和客栈的规模设备各有不同,除可在室内进餐外,几乎家家都在门前河边摆有桌椅,上有绿色帆布凉棚。当日下午我们在一中年妇女开的小饭馆坐在河边桌椅上喝茶休息,据老板娘说,桌椅只能摆在自家门前范围内,凉棚是当地管理部门统一建造的,当地管理部门对“农家乐”并不收税,收入完全归业者所有,旺季挣多,淡季则少,看老板娘那表情似乎也不太在意挣的多少。我问老板娘房子是自己的吗,都是老房子吗,她说都是自己的,全是祖上传下来的老房子,虽然外观显得老旧一些,但室内各种现代家用电器卫生间和洗澡间等一应俱全。老板娘一边说一边玩手机,她告诉我,为游人上网方便景区内有Wifi全覆盖,我按照她说的在手机设置上一点,用不着输入密码就上网了,感到确实很方便。
休息时孩子要了一壶茶,一小碟葵花子和一小碟芡实糕〔芡实俗称鸡头米,产于河流湖畔中,其果实为樱桃大小的圆形,记得小时候在北京胡同里常有卖煮熟鸡头米的小贩,很好吃。芡实糕是江苏一带著名的糕点,现网上有售〕,结账时老板娘竟然要了120元。离开后我对孩子说,真够坑人的!孩子说,在这些景点您就不能计较,全这样!话虽如此,但多多少少给我留下一点不好的印象,这种有点黑心赚的风气大概与同里古镇数百年前所倡导的纯洁古朴的民风格格不入,古镇几乎依然是数百年前的老样子,但这里浓厚的商业气氛已使本来纯朴的一些人在心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可能是古镇前人所不愿意看到的。
逛到傍晚都有点饿了,三个人又来到那位老板娘对过不远的一家设备很好的小餐厅吃晚饭,餐厅内不仅灯火通明,而且非常干净,老板和老板娘也非常和气。“太湖三白”是太湖一带非常著名的佳肴,所谓“太湖三白”是指清蒸太湖白鱼,清蒸河虾和银鱼炒蛋,孩子要了“太湖三白”、梅菜扣肉、老伴喜欢吃的一盘螺蛳、当地非常有名的油焖小酥鱼等六菜一汤,另外又要了一瓶当地生产的“同里红”黄酒。一动筷子,“太湖三白”果然非常美味,既清淡又鲜美,不愧是当地著名的菜肴,小酥鱼也非常好吃,梅菜扣肉的味道十分正宗,这样味道的菜肴在北京似乎很难品尝到,那瓶“同里红”黄酒也很纯厚。酒足饭饱后一算帐才420元,店家还舍去了那20元零头,当时心想,比那家老板娘实惠多了,看来古镇上还有心地纯朴的人。
出了小餐厅已是华灯初上时分,古镇同里的夜色实在是太美了!有关同里的夜景下一节再详述,先让大家随着我的镜头欣赏欣赏同里街巷的美景吧。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