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行-1
上月26号到31号孩子带我和老伴去上海、同理、苏州和杭州小游,时间虽短但颇有一些观感。有人可能会说,上海这些地方很多人都长来长往有什么可说的。的确如此,但对我来说一是苏州、同理没去过,二是上海、杭州则是于1961年在北京男篮一队时去的,已是55年前的事了。
1961年由张光烈执教以年轻队员为主的北京男篮参加了在杭州举行的全国甲级队联赛预赛,获得第一,决赛时由于经验不足获第三名,我认为这已是相当不错的成绩了,因为当时绝大部分年轻队员只经过四年的正规训练。后来在由王利发执教的北京工人男篮赴福州比赛时也曾到过上海,前后相间55年,旧地重游前后对比还是有一些感想的。
机场、高铁站对比
说起来可能让人笑话,中国大陆高铁是在1999年开始运行的,至今已运行17年了,可在此之前却一次也没坐过高铁,真有点像刘姥姥进大观园似的觉得什么都新鲜,所以对孩子说去上海坐高铁,体会体会坐高铁的“滋味”。
坐在高铁里并不觉得车速像想象的那么快,但在陆地上看行驶的高铁列车速度的确非常快,嗖地一声就过去了!北京到上海1213公里,5个小时左右就到了,想起来55年前坐火车去上海时差不多得用一天的时间,在南京过长江时还得坐轮渡,把列车分成几组推到轮渡的甲板上,然后渡江,过了江再组列行驶,前后大约得需要一个多小时,记得第一次去上海过长江时我们正在餐车上吃午饭,餐车给准备的午饭本来很丰盛充足,但我们男篮这些大肚汉不知什么原因一坐火车就胃口大开特能吃,所以老觉得没吃饱,兼任后勤工作的队医李树明大夫便叫餐车添餐,由于过江后就快到上海了,餐车里大概也没那么多东西了,所以就加了很多面包,大夥一边吃一边透过车窗看着轮渡过江,觉得十分惬意。而这次坐高铁途经南京时列车嗖地一下就过去了!这一慢一快充分显示了时代的不同与铁路交通的进步!
但是,由于高铁车厢是全封闭的,所以坐在车厢里感到空气不甚流通,一路上让人觉得昏昏欲睡。另外,高铁内供应的盒饭普普通通,但价格却偏高不少。众所周知,上海虹桥机场和高铁站是在一个建筑物内,一字排开,换乘十分方便;可北京的首都机场在市区的东北方向,高铁站却在东南位置,如果中途转乘则需要由北头跑到南头途经整个市区,非常不便!这是坐高铁的一个体会,真不知道北京当初是怎么设计的,就没考虑到乘客方便这一点?为什么上海设计的就能方便乘客,而北京却做不到这一点?途中和孩子开玩笑地说,上海人显得聪明,北京的那些设计者就显得笨拙。
上海虹桥机场内的高铁站是建在一个平面上的,乘客进站就能到列车前,而北京南站的高铁站则不同,进入高铁站先经过安检,那天进站时乘客相当多,但安检只开了两个通道,您瞧瞧:



为什么就不能多开几个通道来提高安检速度!?仅仅两个通道不仅速度很慢,而且在安检通道设有好几排曲里拐弯的护拦,乘客就像走入迷宫似的在里面转来转去,当时我就想,在这个地方别出什么意外情的况,万一出现什么意外情况,在曲里拐弯护拦内的乘客一个也跑不了,全得窝在里面!这是一个十分严重的安全隐患!为什么设计者就考虑不到这一点呢!?本来是安检的地方却隐藏着安全隐患,令人匪夷所思!如果到了春节时那场面可能会更“壮观”!
回京时改乘飞机,在上海虹桥机场候机楼前发现上海机场的服务大大好于北京首都机场,这一点由一个小小的细节就能看出来,您瞧瞧下图就知道了:
在虹桥机场候机楼前的马路边上有工作人员把一个行李车放在汽车停车的位置上,排列的非常整齐,乘客一下车随手就能拿到一个行李车,十分方便,用不着到处去找,这是虹桥机场在服务上让乘客感到十分贴心的地方,这样的服务措施在北京首都机场是看不到的!在旅游的路上我们仨人常说,北京老说自己是国际大都市,其实在很多地方还不如上海,孩子说早在几年前上海的各项服务等就比北京强。我说,北京不用学外国的城市,先好好向上海学习学习就行了!
――未完待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