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奥运中法之战
著名篮球评论员杨毅今天在“实在无奈!毕竟无锋!”一文中说,“法国队用扩大紧逼限制中国队推进的速度,把整个防守的重心压在后卫郭艾伦身上,…….只要给他们压力,让他们无法把全队串起来,中国队的进攻就会立刻脱节。”、“这就是锋线的软肋,……当球无法从前锋的位置――45度形成威胁,从这里形成突破,或者从45度攻给篮下的中锋,内线就被和外线完全切割开,孤立无援。”
在说正题之前先说两句,第一点。杨毅说法国队“用扩大紧逼限制中国队推进的速度”,其实还用得着人家限制吗?这么多年来中国男篮后卫一直是靠运球推进的,一个人从后场带球到前场,慢的要命!后卫一个人运球过半场常常用10来秒,不用人家紧逼中国男篮的推进速度就很慢,人家再一紧逼就更慢了!伦敦奥运会之前,在中国篮协召开的一次会议上,前中国女篮主教练曾明确指出中国男篮后卫的黏球问题,这个问题至今没解决,这么简单的问题竟然一拖再拖,其实就是个教练要求的问题,如果教练严格要求后卫要通过传球快速推进,没有解决不了的!一位老教练曾说,你就得给我通过传球快速推进,如果跟你说了你还不改,那你就甭想上场打球!看你改的了改不了!为什么中国男篮教练就不能这么要求?!
第二点.中国篮球传统打法一直强调通过传球快速推进,要求迅速把球落在前场45度位置展开半场进攻。中国男篮把这种打法全给丢了!笔者奇怪的是,是中国男篮教练不知道啊,还是没有这方面的要求?后卫黏球,推进速度慢,简直就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吗,难道就看不见?!
杨毅上面所例举的现象的确是中国男篮存在的问题,概括地说就是两点,一是法国队紧逼中国队后卫切割其内外线联系!二是中国队缺少能攻善守的锋线队员,锋线是个软肋。不错,中国男篮的确存在这样的问题,但笔者认为这还不是中国男篮的根本问题,只不过是表面现象而已,根本问题是面对法国队的半场扩大盯人或紧逼防守,中国男篮在半场进攻中的打法就不对头!在“评奥运中美之战”一文中曾说过,面对美国队的半场扩大盯人防守中国男篮半场进攻打的是“马蹄形”进攻,对法国队比赛也一样,中国男篮五个人全“放羊了”,全站在外面,正好位于人家半场紧逼防区最强的位置上,或者说在那个最强的点上!这不是“鸡蛋往石头上碰”吗?!下面通过几个随机截图来看看中国男篮是不是这么打的:





上述现象几乎贯穿全场比赛,决不是偶然出现的现象,所以说,中国男篮的问题并不仅仅是后卫和锋线队员的问题,而是如何破对方半场扩大盯人的进攻战术打法问题!面对美国队和法国队半场扩大盯人或紧逼,中国男篮半场进攻最要命的是不能运用中锋居中策应来破对方的防守,而中国男篮的中锋不善于居中策应才是最大的软肋,如果中锋会居中策应就能把内外线联系起来,如果中国男篮掌握了通过中锋策应打法就不怕对方紧逼;中锋如果掌握了居中策应技术,那么对方越紧逼就越好打!
所以说,中国男篮“马蹄形”站位的打法就像一个光有幅条而没“轴”的“车轱辘”,没转动两下就彻底散架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