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体育老师教的英语”一点看法
“体育老师教的英语”这句话现在在网上和微信中非常流行,意思是说某个人的英语不灵,不是英语老师教的,而是体育老师教的,体育老师是教学生体育锻炼身体的,不是教英语的,所以形容说某个人的英语不灵是因为他的英语是体育老师教的。
可问题就来了,为什么不说“化学老师教的英语”、“语文老师教的英语”呢,偏偏说“体育老师教的英语”教的呢?笔者认为这句话里包含着了对体育老师的偏见,是一种陈旧观念的表现,说穿了这句话实际是“搞体育的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翻版。
在旧社会和解放初期社会上很多人都认为体育老师、运动员都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人,看不起体育老师和运动员,认为他〔她〕们没什么学问,只能靠身体吃饭,所以才出现这句话。现在又冒出“体育老师教的英语”这句话,实际是换汤不换药,意思还是说体育老师没学问,和上面那句话一样,不仅是看不起体育老师的一种态度,而且包含对体育老师的一种轻蔑。
体育老师也好,运动员教练员也好,是单纯靠身体吃饭的吗?绝对不是,不仅不是,而且从某种角度来说体育老师、运动员和教练员的智商要比一般人高一些。举个简单的例子,例如篮球比赛中,运动员要在若干分之几秒的瞬间做出正确的判断来决定自己的动作,如果头脑简单没有迅速判断能力是绝对做不到的!教练员临场指挥时也要在瞬息万变中迅速做出正确的决策,没有敏锐的反应能力和判断能力也是做不到的。这些素质可以说是一般人、包括学问很高的人往往望尘莫及的,没经过一定的训练是很难具备这些素质的,而这些能力和素质集中反映了头脑的思维能力,它与一定的文化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文化水平越高,这种能力就越强,反应速度也越快,对比赛中各种复杂情况的考虑也就越全面。
诚然,在社会中不能否认有少数体育老师、运动员和教练员的文化水平并不怎么高,但这不能代表所有。例如,原清华大学体育老师马约翰,早年间毕业于美国圣约翰大学,五十年代初期中国篮球教练员牟作云毕业于美国春田大学体育系,著名篮球裁判员韩茂富原是北京四中特级体育教师、全国十佳体育教师,如果真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没有一定的文化水平能做出这样的成绩吗?又例如,五六十年代中国国家男女篮教练员陈文彬和杨福鹿都是大学毕业,原北京男女篮主教练程世春和著名教练员范政涛等人都是大学毕业,在老北京队很多教练员都具有大学文化水平,绝大多数运动员都具有大专和高中文化水平。当时对一些年轻运动员还专门开了文化课以便提高他〔她〕们的文化水平,语文没有较高的文化水平是不行的。
这样的例子现在也有,在CBA和WCBA有很多运动员原来都是大学生,具有很高的文化水平;有的运动员退役后还进入大学深造来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为以后当教练员或从事其他工作打好基础。
当然上述都是一些例子,一句话,如果真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不仅当不了体育老师,也很难当运动员教练员。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人连说都说不清楚他能教好别人吗,要让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人当运动员他能掌握那么多技术动作和复杂的攻防技战术吗,如果让他当教练员他能训练别人吗,要是行的话,那傻子都能当体育老师、运动员和教练员了!
总之,“体育老师教的英语”这句话流露出一种陈腐的社会观念,从中可以看出要摆脱陈旧的社会观念是多么困难!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