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人:张松涛何时能扛起大梁?
张松涛何时能扛起大梁?
在这个问题上,有的教练对主力队员和替补队员这一矛盾处理和解决的好一点,像郎平就提出“全员作战”的理念;而有的则差一点,即便比赛领先对方2、30多分,教练在换人上也显得保守,不敢大胆启用替补队员,这些现象也是赛场上经常能看到的事。
另一方面,替补队员要赢得教练的信任,必须随时做好上场的准备,即便这场球没让上场,下场球仍然要时时刻刻做好缩小准备,绝不能有充当“观众”的心理,否则的话一旦让替补队员上场就会因思想准备不足而发挥不好。
替补队员要赢得教练的信任还得物质基础,即在个人技术上一定要有一、两招,或能投篮得分,或善于抢篮板球,或防守能力很强,等等。替补队员有一、两招,在需要的时候教练就可能让其上场。例如赛场上篮板球抢不好,就可能让抢篮板球好的替补队员上场;赛场上防不住对方的得分手,就可能让防守能力强的替补队员上场,替补队员能发挥自己的特长,教练对替补队员的信心就会增强;反之,当出现这些机会时如果替补队员没做好思想准备,上场后就很难发挥自己的特长,教练对替补队员的信心就会下降。
上面所说的可以说都是赛场上的“人之常情”,非常普通而普遍的事,是任何人都能理解的。
了解了这些因素,我们再说说张松涛。一个替补队员要“打出来”,也就是说在场上能顶用,达到教练敢用的程度,一般来说在重大的比赛中,一个替补队员只要连续打上几场球,而且上场时间不是几分钟,而是半场或多半场,甚至全场的时间,一个替补队员就能“打出来”,赛场上那层窗户纸就被替补队员给捅破了,再上场就不会那么紧张,信心会大幅度增加,无论是心理状态还是技术状态都会跟以前大不相同。换句话说,替补队员达到这种状态基本就算“打出来”了。
笔者认为,张松涛目前尚未完全达到这种状态,要达到这种状态还需要两个条件。一个是教练要敢于大胆启用张松涛,给他更多的上场时间,容忍张松涛出现错误,既要保证比赛的胜利,又能达到锻炼张松涛的目的,这对教练来说有个魄力的问题。坦率地说,北京首钢男篮在张松涛这个问题上抓的有点晚了,如果在常规赛前的训练比赛中〔或在一些其他的比赛中〕就把张松涛安排在主力阵容内,而让莫里斯在替补阵容中,有意识地锻炼张松涛,让张松涛和其他四个主力队员进行磨合,也许张松涛早就能“出来”了。
从张松涛个人方面来说,现在北京首钢男篮教练常常把他安排在首发阵容中,这对他来说是非常难得也是非常好的条件。但为什么张松涛的表现还有点不尽人意?笔者觉得最大的问题是张松涛在场上太“大方”,太“客气”,太“照顾”别人了!为什么这么说?比赛中很多情况下张松涛在三秒区内,或在篮下接球后本来完全是他个人进攻的机会,但他却偏偏把球传给别人,让别人投篮得分,这里说的传球不是指中锋居中策应传的策应球,是指本来是应该他个人进攻他却不进攻,而是往外传球,本来是张松涛他个人进攻的机会,他却大大方方把进攻机会让给了别人,让别人得分。张松涛在场上这么打,老不得分,哪那行啊,张松涛老不得分,教练怎么信任他;张松涛老不在篮下杀伤对方,怎么迫使对方缩小防区给外围创造投篮机会呢?一句话,张松涛在场上太“大方”,太“客气”,太“照顾”别人了!这一点是目前阻碍张松涛临场发挥的最大障碍!
笔者认为,对张松涛来说在场上绝不能那么大方,该自己进攻的绝不客气,绝不照顾别人,对张松涛至关重要的是应该“独”一点,只要是自己的进攻机会绝不错过,绝不拱手相让!张松涛如果能这么打会越打越好,用不了几场球就会大有起色,就会变得成熟起来,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扛起内线的大梁。
当然,对张松涛来说还有个提高中锋个人技术和意识的问题,平时训练时还得在这方面多下功夫。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