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长人:现在球员为什么那么容易受伤?

(2015-12-28 16:00:59)

现在球员为什么那么容易受伤?

  对任何对抗性很强的运动项目来说运动员受伤是在所难免的事,其伤也分大小和轻重,严重的甚至会影响运动员的运动寿命。运动员为什么会受伤?一般来说有如下几个原因:

1.        一般身体素质较差,特别是力量和柔韧性比较差,在强烈对抗中就容易导致身体某个部位受伤。

2.        专项身体素质较差,常常容易引起身体某个部位受伤。例如突然起动的能力、急起急停的能力等较差,容易导致脚部、膝盖和腰腹部位受伤。

3.        基本功较差,基本技术不正确不规范,当做出错误的技术动作时非常容易导致受伤。例如,防守姿势和脚步动作不正确不规范,导致力量集中在身体某个部位并产生互相矛盾的拉扯力而受伤。

4.        体力消耗大时导致体能下降,很难控制身体而受伤。

5.        在没防备前提下受到对方的冲撞而受伤。

6。训练比赛前不做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充分,替补队员上场前不做准备活动,都容易受伤。〔赛后不立刻洗澡非常容易感冒〕等等。

在上述各种原因中,笔者认为第三种基本功较差、基本技

术不正确不规范是导致受伤非常重要的原因!现在很多球员受伤差不多都是由于这一点而受伤的。另外,在NBA很多超星不仅经常受伤,而且身上的伤很多,其原因并不是基本功和基本技术差而造成的,而是由于超星身体负担过重而造成的。换句话说本来是五个人活,差不多都让超星一个人干了,负担太重而受伤!

   现在的球员不仅“爱”受伤,而且一受伤就是厉害的,不是休息几个月就是半年一载的,让笔者觉得十分纳闷。笔者打球那会,拿老北京男女篮来说,百十来号运动员,不能说没受伤的,但多是劳损性质的伤,例如腰腹和膝盖劳损,但这些伤一般来说并不影响训练和比赛。另外一些伤充其量是歪脚和一些皮肤外伤等等,休息几天也就好了,所以在笔者的记忆中,老北京男女篮的运动员几乎没一个因各种受伤一休息就是几个月或半年的例子。为什么?因为老北京男女篮是采用科学系统严格细腻的“科班式”训练,基本功都十分扎实,基本技术都非常正确规范,所以很少有像拉伤韧带一休息就是半年的例子。

  提起拉伤韧带不得不说说北京首钢男篮朱彦西受伤的事,从电视直播比赛的镜头来看,朱彦西受伤时的情景如下图所示:

长人:现在球员为什么那么容易受伤?

  
  朱彦西在防守时几乎是直立身体,在他抢断球时仍然是直立身体,就在他直立的身体向前倾斜的一刹那,整个身体向前上方倾斜的力和脚底下向下着地的力在上下方向上产生了巨大的拉扯力,而这种拉扯力完全集中在脚部,由于上下拉扯而导致韧带拉伤。朱彦西为什么会受这样的伤?笔者认为根本原因在于防守和抢断球时的身体姿势不正确而导致的,是直立身体所导致的,是防守姿势和脚步动作不正确不规范所造成的。

  现在CBA绝大部分球员在防守时几乎都是直立身体,不仅是CBA,连NBA也一样,请看下图

长人:现在球员为什么那么容易受伤?

长人:现在球员为什么那么容易受伤?

长人:现在球员为什么那么容易受伤?
 

  您瞧瞧,图中这15个球员在防守时是不是都是直立着身体,有一个下降身体重心猫下腰双腿自然弯曲像饿虎扑食猫逮耗子那么防守的吗?直立着身体,身体重心那么高,一旦突然起动或急起急停就非常容易受伤!所以说,正确而规范的防守姿势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是比赛的需要,也是避免受伤非常重要的保证,朱彦西在抢断球时如果下降身体重心,猫下腰,双腿自然弯曲,整个身体就不会直立向前倾斜,身体重心就会在两脚中间,就不会产生上下方向的拉扯力,也就不会受伤。

   在老北京男女篮是非常重视防守姿势和脚步动作训练的,这里有一张十分珍贵摄于上世纪1957年的老照片:

长人:现在球员为什么那么容易受伤?

     照片中拍的是当时刚组建的北京青年男篮训练时的情景,老教练程世春先生当时正在训练年轻队员辛忠明的防守姿势。从这张照片我们可以看到什么是正确规范的防守姿势,拿这张图中的防守姿势再和上面三张图中的防守姿势对照对照,问题不是很清楚吗!请问:现在哪个球员的防守姿势和辛忠明的防守姿势一样?不能说绝对没有,但极少!

   过去老北京男女篮在训练时如果哪个队员身体一直立,教练员立刻冲他喊“猫下腰!”、“重心低点!”,在教练员的严格要求下所有队员都养成猫下腰防守的习惯,比赛时五个人个个都像饿虎扑食猫逮耗子似的进行防守,您看看下图就知道了:

长人:现在球员为什么那么容易受伤?
 

  您说,这么防守还能受伤吗?!说句笑话,饿虎扑食,猫逮耗子,您听说过饿虎扑食、猫逮耗子因为自己蓄势待发的姿势而受伤的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