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人:参加校庆活动有感-2

标签:
体育 |

参加校庆有感-2
――喜遇老坛友
后来放暑假时北京青年男篮在主教练程世春和鞠汾庚〔原国家男篮中锋,退役后任北京青年男篮教练〕带领下赴大连训练,在那里和访问法国等欧洲国家刚归国的中国男女篮〔后代表北京队〕汇合在大连共同训练。
训练过程中李大夫一直对笔者身体进行跟踪监督,有一次训练过程中李大夫给笔者量血压,这一量不要紧,可把李大夫吓坏了,高压200,低压零!李大夫赶快问笔者,有什么不舒服没有?头晕不晕?笔者笑着说,没有啊,挺好的啊。就因为这事所以当时球队并没有决定要笔者,后来经过一段时间训练看笔者身体不仅没事,而且身体越来越好,这才把入队的事确定下来。
后来笔者想,其实这种现象是此前没经过过专业训练的缘故,是身体一时的反应而已,直到现在,只要一运动血压立码升高,这都是正常现象,但只要停下来,不肖一两分钟血压就会迅速恢复正常,这个间隔时间越短说明身体素质越好,如果运动停下来半天您的血压也不能恢复正常,那就说明您的身体素质不怎么样,所以直到现在,虽然年纪很大了,但血压一直正常,这么大年纪了血压一直没事,这还得念年轻时经受训练的“阿弥陀佛”。
扯远了,言归正传。笔者入队后不久张志鹏就进入北京青年男篮了,从北京青年男篮到北京男篮一队,张志鹏都和笔者一个队,而且是非常要好的队友,这么多年来一直非常想念他,虽然在多伦多未能见面,但亲自和他通了电话,听到他声音也算心满意足了。
张志鹏兄弟五个人,张志鹏排行老大,老二张志鸣、老三张志翔,张志翱和张志越分别排行老四、老五,五个人都是篮球场上的好手。张志良是张志鹏的同父异母兄弟,比张志鹏大一岁,张志良弟张志鸿现任某厂总会计师。张家所有兄弟几个都热爱体育运动,张志良和张志鸿年轻时都是65中的学生,张志良后进入北京足球队一队,所以和笔者是老坛友。那天张志良说,你们篮球队住先农坛北楼三楼,我们足球队住二楼。回想起来已是半个世纪前的事了,那时我们几乎天天见面,只不过相隔约50年再次见面一下子认不出来罢了。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北京队进行梯队建设,张家老二张志鸣又进入北京队,此后老三张志翔也进入北京队,加上张志良张家共有四个人是先农坛北京队的队员。不久前笔者在多伦多刚和张志鹏通过电话,前几天在微信中又和张志鸣联系过,没想到在校庆时又见到张家这兄弟俩,心里好不高兴,还真有点缘分!
其实像张家兄弟四人都在北京队效力的事还不只他们,我国著名篮球教练员、前国家男篮主教练陈文彬兄弟三人也是一例。兄长陈文忠年轻时也是一位篮球运动员,退役后曾任北京足球队、北京篮球队领队,老三陈文智曾是北京男排老队员,兄弟三人都为中国、北京做出过巨大贡献,遗憾的是他们兄弟三人都已过世。
又例如原北京男篮、国家男篮老队员鞠汾庚、鞠汾康兄弟二人,原来都是国家男篮的中锋,曾随队征战南北,为中国和北京的篮球事业做出过很大贡献,退役后都担任过北京队教练,这两位身高都在 2米左右的兄弟俩也都辞世。
除了上述张家四兄弟、陈家三兄弟外,在北京篮球队还有一对兄妹都是篮球运动员的故事。哥哥姜鸿林,妹妹姜帼英,兄妹二人都是北京篮球队运动员,哥哥姜鸿林不仅球打的好,而且中国画画的非常好,就连北京琉璃厂著名的荣宝斋都看中他的画,妹妹姜帼英后来和张志鹏喜接连理成为夫妇。
上述这些例子虽然具有浓厚的传奇色彩,但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以前在青少年中、在一个家庭中往往有许多兄弟姐妹一块从事体育锻炼,这在以前并不少见,之所以能出现这种现象又和以前学校重视体育活动分不开的,所以说学校体育活动是培养青少年、培养具有运动天赋运动员的摇篮,其中65中毕业生金志杨就是一例。
现在在足球界金志杨和年维泗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金志杨和年维泗都是65中的毕业生,校庆中金志杨正好坐在笔者的旁边,当时曾教过我们化学的孙鹏老师曾是京城著名的足球运动员,在孙鹏老师的培养下不仅65中足球队具有很高的水平,而且在孙鹏的培养下年维泗和金志杨后来都进入北京足球队。当和金志杨见面时虽然已有好几十年没见面了,但由于都是老坛友,所以他一下子就认出笔者,在校庆庆典开始前我们俩人聊了一会,他为北京男篮老队员王瑞卿、姜忠俭的去世感到惋惜。
65中不仅为祖国培养了大量各个领域的人才,也培养出许多运动员,这一切都缘于学校踏踏实实执行“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学方针,在校庆庆典中能遇到上述两位先农坛老坛友也算幸事一件。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