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长人:中国篮球人物介绍-1

(2015-10-07 09:58:08)
长人:中国篮球人物介绍-1

中国篮球人物介绍-1

        

  昨天上传了上图,很多网友跟帖说不认识,现在回复各位,图中这两位中国篮球老前辈分别是王元琪先生(左、已故)和程世春先生〔右〕。

王元祺篮球生涯简介

    王元祺生前是我国一位德高望重的篮球老前辈,解放前毕业于北京著名的“育英中学”。当年“育英中学”非常重视体育活动,我国很多著名的教练员、运动员都出自该校。解放前后王元祺是京城著名的“木乃伊”篮球队队员,教练员是留美归国的北京大学体育教授管玉珊先生。解放后,王元祺参加了当时由国家体委举办的培养我国优秀运动员的中央体训班,后作为中国国家男子篮球队队员出访过苏联、波兰等国家。1952年,又作为中国国家男篮队员参加了在赫尔辛基举行的奥运会,在王元祺去世前,当年该队队员只有王元祺、程世春、张长禄、卢鼎厚四人健在。

王元祺青年时代是位优秀的篮球运动员,以双手远距离定位投篮准确而著称,他的手指手腕功夫相当好,投出去的球呈极度后旋,在空中飞行非常稳定,命中率极高,虽不能说百发百中,也是十投八进,故而以远投准确而闻名沙场

1960年左右,北京篮球队根据当时北京市市委副书记刘仁同志的指示进行北京篮球队梯队建设,王元祺出任北京女篮三队教练员。王元祺不仅具有培养青少年篮球运动员丰富的训练经验,而且生活中平易近人,和蔼可亲,赢得了队员们的爱载和尊重。

经王元祺精心培养,这些原本不会打篮球的小姑娘技术水平迅速提高,两年后就成为全国乙级队,涌现出任焕珍〔王致郅母〕和魏文珊等优秀女篮队员,后都进入国家女篮,成为中国女篮的优秀中锋和后卫。王元祺同志在培养我国优秀篮球运动员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王元祺同志于 200984日凌晨2时因胃癌医治无效不幸去世,享年85岁。

―――――――――――――――――――――――――――

程世春篮球生涯简介

解放前后程世春也是京城“木乃伊”队的队员。解放后成为中国男篮主力球员,代表中国参加了1952年赫尔辛基奥运会,其拿手绝活“撤步跳投”被奉为那个年代的经典。退役后,程世春任北京男女篮总教练、中国女篮教练,培养出一大批篮坛名将。

1930年,程世春出生天津,从青少年时期就展现出出众的篮球天赋。中学时代进入天津工商附中就读,该校有很好的体育基础和设施,离教学楼不远处的6块篮球场就是程世春篮球梦开始的地方。后毕业于北方交通大学。

中学时代程世春在校田径队练三级跳、跳远、跳高,铅球、铁饼、标枪等基础项目,这让他在接触篮球前就打下了良好的身体基础,尤其是四肢力量和爆发力。

通过校内选拔,程世春正式加入“晓光”校篮球队。当我国组建新中国第一支篮球国家队时,“晓光”队向国家队输送了程世春等三名队员。 到国家队后程世春迎来第一个出访任务——参加19498月在匈牙利布达佩斯举办的第二届世界青年联欢节和第二届世界民主青年联盟代表大会。这次出访让从小打球就不服输的程世春开始认识到中国篮球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毕竟这次其他国家派出的几乎都是由学生球员组成的业余球队,但中国队在与对手的对抗中几乎占不到任何便宜。这也使他和队友们意识到——中国篮球要想崛起,必须有自己的特色。而经过教练、队友的实践和总结,中国篮球日后便有了“小、快、灵”的风格和技术特点

在那次比赛中没少被对手封盖的程世春随队回京后就反复琢磨,怎么才能弥补身高的不足,给自己找到更从容出手投篮的机会。身高不足1.8米的程世春在队里打中锋担任策应,从那时开始他就琢磨怎么出手才不被个高球员封盖的问题。有一天,他看到球队器材室里有一根标枪,这让他回想起中学时练投掷的经历,投掷时失败是向后引,如果能利用脚步动作配合后引的手臂来完成跳投,对方就不容易封盖了!有了这个想法,程世春扔下标枪,小跑回到篮球场练了起来,于是诞生了撤步跳投技术动作。程世春说:「说起科比、乔丹的撤步跳投都在我之后,上世纪50年代我就做了这个动作。这个动作真是给逼出来的,个子不够高呗!当然我这个动作确切说属于后跨步跳投,向后跨大概1的距离,让盯防的球员摸不着你,出手时只用手指手腕的力量,动作幅度小而快速。而乔丹他们是后仰躲避封盖。」

  有了这个绝招,程世春在国家队里逐渐打出名堂。3年后的1952年,他随中国男篮参加了赫尔辛基奥运会,再次碰到欧美的大高个儿时心里就有谱了,中国队整体的战绩也有所改善。

「后来中国篮球总结出了快攻、全场紧逼和突破分球这‘三把利剑’,无论亚洲赛场还是国际大赛,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程世春说。这些从实践中总结出的经验,不仅让他当队员时受益匪浅,更让他在日后长达20多年的教练生涯屡创佳绩。

作为新中国第一批篮球人,程世春是国内少有的拥有海外执教经历的教练员。由于他任国家女篮主教练期间成绩出色,国家体委给了他两次带队出访的机会。1965年,应古巴全国体育运动文娱委员会邀请,程世春赴古任篮球专家,成为我国首位赴国外的篮球专家。在他执教期间,古巴国家男篮的水平迅速提高,并学会了中国男篮的拿手绝活——全场紧逼。

 那时程世春就意识到教练员的重要性。「教练员就是老母鸡,我们要培养更多优秀的、聪明的老母鸡,让他们‘下蛋’,这样才能一拨接一拨地培养出更多的优秀年轻球员。」,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尤其是后来他从国家队调到北京队担任主教练的8年时光,为此后北京篮球的腾飞奠定了坚实基础。

程世春任教期间,北京男女篮学习京剧人才培养模式,采取严格的“科班式”训练,强调教练员和队员要有强烈的事业心,重视基本功训练,同时也加强了篮球技战术理论学习,每天上午只要没有训练,队员们都在宿舍里和教练一起研究讨论各种攻防技战术问题。教练们也一样,几乎天天晚上在篮球班教研室一块讨论攻防技战术和训练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所以老北京男女篮教练几乎很少召开教研组会议,因为天天都在讨论球场上出现的问题,可以说在教练员、队员们心中只有俩字:篮球。

据程世春回忆,那时候大家对篮球痴迷到不仅天天讨论技战术,就是外出比赛坐火车上也不忘研究业务。有一次球队到南方比赛,他看到车窗外有几名农民推着满载农作物的独轮车健步如飞,便开始思考球员在比赛中脚步移动的窍门。经仔细观察他发现,农民的脚步动作之所以灵活自如,与腰腹力量控制力有着直接关系。这让他和其他教练员顿时茅塞顿开,豁然开朗,脚步动作是要靠腰杆子来当家的!这点和中国武术理论脚不稳而拳乱的宗旨不谋而合。

通过在火车上得到的启发,程世春等教练开始注重对运动员腰部肌肉的训练,并结合腰腹肌肉训练改善球员的脚步移动,最终总结出“腰动脚随”的训练心得。有了脚步移动上的优势,“小、快、灵”的球风立马活了起来,北京男女篮此后在攻防脚步动作上有了明显进步,无论个人摆脱防守,还是盯防对方持球队员,都可以从容应对。他要求教练员必须动脑子,琢磨战术,不能一种战术用顺手了就一成不变地使用下去。

程世春现任中国篮协技术顾问,虽已是八旬老人,但能与时俱进,善于接受新鲜事物,经常通过微信和在国内外的老教练、老队员保持联系,此外每周还要打几次网球坚持锻炼身体,并以高度热情关注着中国篮球的现状与发展,经常和队员合作在博客上发表有关篮球的文章。

――附王元琪、程世春照片――

 

 长人:中国篮球人物介绍-1

长人:中国篮球人物介绍-1

长人:中国篮球人物介绍-1

长人:中国篮球人物介绍-1

长人:中国篮球人物介绍-1

长人:中国篮球人物介绍-1

长人:中国篮球人物介绍-1

长人:中国篮球人物介绍-1

长人:中国篮球人物介绍-1

长人:中国篮球人物介绍-1

长人:中国篮球人物介绍-1

长人:中国篮球人物介绍-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