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人:20分背后的问题


20分背后的问题
1.
中国男篮外围队员在攻中锋球上一直存在第一时间不能及时传球的问题。所谓在第一时间攻中锋球是指中锋在抢到接球位置的一刹那外围队员的球就得到!请看图5:
图中是易建联抢到接球位置的一刹那,这时如果外围队员能及时攻中锋球,易建联就能一打一,但这个球外围队员却没传!中国男篮的外围队员往往是在中锋抢到接球位置数秒后才传球,这时中锋即便接到球也会遭到对方多人包夹,甚至把中锋挤到底线位置导致中锋勉强进攻。
2.
易建联接球时没人空切移动,易建联只好一个人进攻,由于是站着打,所以很容易遭到韩国队的双人包夹,易建联被挤到底线位置勉强出手。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种站着打,中锋在篮下死顶硬扛的打法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就被中国篮球淘汰了!网上说宫鲁明是钱澄海钱爷的高徒,可钱澄海打球时不是这么打啊,也早就不这么打了。笔者斗胆敢言,钱澄海如果在世决不会主张这么打,如果昨晚是钱澄海临场指挥也决不会布置这么打!因为这不是中国篮球传统打法所主张的!
韩国队是在移动中进行半场进攻,中国男篮半场进攻则是站着打,这就是中国男篮落后20分的主要原因。这种打法既不适合中国男篮,也发挥不了中国男篮高大球员的作用!
中国篮球传统打法一直强调全场紧逼是中国篮球战胜外国强队主要的防守武器。昨晚中国男篮在第二节后曾打全场紧逼并收到很好的效果,请看图7:
图中这个球典型地反映出全场紧逼的威力!当韩国队发界外球时中国男篮就采取攻击性、压迫性极强的全场紧逼防守,从而轻易抢断韩国队在底线的横传球打出快速反击!值得一提的是,宫鲁明和中国男篮没把全场紧逼当作“救命稻草”来使用,而是积极主动地运用全场紧逼防守并收到很好的效果,这一点也是中国男篮反败为胜的主要原因之一。它说明,只要坚持贯彻中国篮球“全场紧逼、突分、快攻”这“三把利剑”就能在比赛中占据主动地位!那种把全场紧逼当作“救命稻草”只在比赛最后几十秒才使用是和中国篮球传统打法格格不入的!
赛后有人说中国男篮之所以反败为胜是周琦和赵继伟起了主要作用,他二人的作用固然不可磨灭,但笔者认为引起中国男篮反败为胜的主要诱因是郭艾伦两次上场所起的作用。郭艾伦两次上场的快速突破不仅带动起中国男篮的进攻速度,而且他的突破分球也一改此前中锋站着打的被动局面,形成在移动中进攻的局面,从而充分发挥了中国男篮高大球员的作用,对此韩国队教练在赛后不得不说很难逾越中国男篮的高大球员。
郭艾伦第一次上场不仅通过两次快速突破得了4分,而且最大的作用是带动起中国男篮的进攻速度,一改此前站着打的被动局面!但笔者质疑的是,郭艾伦第一次上场后一会就被换了下来,如果让他继续留在场上也许能更快地改变落后状态,看来教练员在使用郭艾伦上还存在某种程度的盲目性,缺乏主动性。
在郭艾伦上场前中国男篮的中锋几乎都是站在篮下死扛硬顶,但郭艾伦上场后中锋、尤其是周琦好象变了个人似的,打的可谓如鱼得水,请看图8-9:
分球在篮下爆扣得分;郭艾伦从右侧持球切入,在篮下空中分球给周琦,周琦接球又轻松爆扣得分,这两个球打的让韩国队防守队员连个球毛都没摸着,既轻松漂亮,又不费力,这种打法才符合中国篮球“三把利剑”中的“突分”打法。中国篮球传统打法讲究球打进打出、人跑进跑出,一句话:要在行进间移动中进行进攻,球要迅速转移,而不是一个人拿着球打四个人站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