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长人:不打好基本功就甭想上赛场

(2015-08-16 18:45:57)

不打好基本功就甭想上赛场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这里说的“赛场”是指以前全国甲、乙级队篮球联赛的赛场,并不包括平时训练时打的各种比赛,例如分队比赛、邀请赛、友谊赛等等。

  老北京男女篮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培养年轻运动员时严格遵循了当时市体委所下达的“三年打基础、五年〔第五个年头上〕出成绩”的指示。也就是说,年轻运动员在头三年中得老老实实、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地练基本功,这三年包括第四年,年轻运动员就甭想打全国篮球联赛、也没资格和水平打这样的比赛,只能闷着头好好练基本功,打好扎扎实实的基本功基础。因为当时的市体委领导和球队教练员头脑非常清楚,并且有长远的眼光,一个运动员如果基本功不扎实,甚至缺乏严格系统的训练就让运动员仓促上阵比赛,不仅不能获得所期望的成绩,而且会大大影响运动员的再提高,有时甚至会毁了年轻运动员的前程!所以老北京男女篮当时对年轻运动员进行了科学系统严格细腻的“科班式”训练,个个打下了非常扎实的基本功。

   这一举措不仅避免了领导者出现急功近利、拔苗助长的思想,而且有利于年轻运动员在技术水平上的持续提高。历史事实说明,在培养年轻运动员上这是非常正确的指导思想。

  在第四个年头上,年轻运动员开始在上述所例举的诸如邀请赛、友谊赛等实战中进行重点锻炼,从中提高实战本领,丰富比赛经验,逐步走向成熟,在各个方面逐渐具备参加全国甲、乙级队篮球联赛的条件。也就是说,年轻运动员必须经过上述阶段后才有参加全国甲、乙级队篮球联赛资格和技术水平,否则的话就甭想上赛场!

   上世纪1957年北京市开始着手培养自己的年轻运动员,经过

三年打基础阶段,进行了科学系统严格细腻的“科班式”训练,

这些原来根本不会打篮球的年轻人开始成熟。在上世纪1960

左右,这些年轻运动员中的绝大部分成为当时代表北京市的北京

男女篮一队的成员。到了1961年,这些年轻运动员就开始走向

全国甲级队篮球联赛的赛场。是年,以年轻队员为主的北京男篮

参加了在杭州举行的全国篮球甲级队联赛预赛获第一,决赛获第

三;女篮获全国篮球甲级队联赛第四。从接受正规训练到获得上

述成绩,这一过程正好是五年的时间,实现了当时市体委的指示!

   上世纪60年代初期,北京篮球队进行了梯队建设,其中北京

女篮三队是由一群根本不会打篮球全是十四、五岁的小姑娘所组

成,由于绝大部分队员都属狗,故戏称“小狗队”。“小狗队”

经过三年严格的基本功训练后,不仅一下子就进入全国乙级队行

列,而且还涌现出后来进入国家女篮的任焕珍〔王治郅母〕和

魏文珊等优秀的运动员。

   老北京男女篮由于高度重视基本功训练,采取了科学系统严

格细腻的“科班式”训练,不仅涌现出大批优秀的运动员,而且

为国家队输送了很多国手,像进入国家男篮的滕大维、芦诗连、

姜忠俭、马家驿、李树钊、黄频捷、张卫平等;进入国家女篮的

梁学纯、刘裕民、魏文珊、任焕珍等,都可谓科学系统严格细腻

科班式”训练的“产物”。

    老北京男女篮这一“没有扎扎实实的基本功训练基础就甭想

上赛场”的经验说明,一个年轻运动员必须接受科学系统严格细

腻的“科班式”训练,绝不能急功近利让他〔她〕们仓促上阵!

历史经验证明,老北京男女篮这一训练原则与方针是非常正确

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