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大会堂凝聚着老北京队教练员、运动员的汗水
北京人民大会堂始建于1958年10月,于1959年9月建成,建筑面积达171800平方米,如此浩大的工程,仅用10个月就建设完成,当时作为十大工程之一,曾引起世人的瞩目。
鲜为人知的是,人民大会堂这一雄伟的建筑不禁凝聚着北京和全国各地建筑工人、北京市民的汗水,也凝聚着北京各项目运动队教练员、运动员的汗水!
在建设大会堂的初期,为平整土地,当时很多北京市机关单位、企业部队人员和普通市民,都在北京市有关部门的统一领导下到大会堂工地参加过义务劳动,作为北京市各项目运动代表队的教练员、运动员也和他们一道参加了义务劳动。所以说,人民大会堂也凝聚着北京各项目运动队教练员、运动员的汗水。
由于白天训练的缘故,北京队的教练员、运动员参加人民大会堂义务劳动被安排在晚上。一天晚饭后,北京队所有教练员、运动员干劲十足、意气风发地到了大会堂工地。他们当中不仅有老北京男女篮的领队陈文忠,教练员陈文彬、杨福鹿、程世春、鞠汾庚、虞德顺等,运动员钱澄海、杨伯镛、王利发、张锡山、何诗荪、白金申、张光烈、王忆诚、张福奎及北京青年男女篮很多运动员,也有其他项目的教练员、运动员,例如乒乓球队教练员王锡添,队员庄则栋、邱钟慧等,足球教练员史万春、陈成达,队员年维泗、张宏根、张俊秀、陈家亮、丛者余、徐福生等,还有当时著名的跳高女运动员吴浮山,创造公路自行车赛世界记录的李郁隶等等,总之可谓北京队各个运动项目的教练员和运动员倾巢而出,浩浩荡荡来到人民得会堂工地。虽然是晚上,但大会堂工地灯火辉煌、有如白昼一般,工地上红旗招展,热火朝天。所有参加义务劳动的人都挥汗如雨,铲土的铲土,推车的推车,工地上虽集聚数万人,但却有条不紊地劳动着。
运动员身强力壮,干体力活自然不在话下。无论是男运动员还是女运动员,个个精神抖擞、意气风发,把自己的汗水撒在人民大会堂工地上,成为永恒的纪念与历史见证!回想起那一历史时刻,至今仍然令人心情激动。当年,北京各项目运动队的教练员、运动员同首都人民一道,把自己的汗水浇筑在人民大会堂工地上,和它永存,这是非常值得当年参加过建设人民大会堂的北京队老教练员、运动员骄傲的一件事!
曾参加过当年建设人民大会堂义务劳动的北京队老教练、老队员们,如今大概都会浮现当年参加义务劳动时的情景,回想起那段令人难忘的历史岁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