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长人:如何防能投能突得分能力强的球员?

(2015-03-22 18:08:01)
标签:

体育

如何防能投能突得分能力强的球员?

  比赛中无论哪个队几乎都有一个得分能力特强的球员,一场球里个人得分往往能在3040分左右,这样的球员一般分三种类型:

1.        投篮准,主要靠投篮得分。

2.        突破厉害,主要靠突破得分。

3.        投篮突破能力都很强。

针对这三种球员防守方法也不一样。

一.   防守投篮准的球员

        防守投篮准的球员一般采取贴身防守,目的是不让对手随便出手投篮,防守原则是放突〔并非指随便放〕不放投,一因为突破不是他得分的主要手段,防守时必须严格遵守和贯彻这个原则。防守投篮准的球员决不是一个防守队员的任务,一定要和集体防守配合起来,这里就涉及到集体防守到底采取什么形式好的问题。

  如果采取联防,对方投篮准的球员在外围就可以随便投,显然不利;集体防守如果采取盯人相对来说则比较有利,但这又涉及另一个问题,究竟采取什么样的盯人防守效果最好呢?有关这个问题后面再详述。

二.   防守突破能力的球员

和上述正好相反,如果集体防守采取盯人的话,防守队员

在防守时一定要和对手保持适当的距离,不让对手轻易起步运球突破,对付这样的球员一般来说集体防守采取联防比较有利。

三.   防守又能投又能突的球员

       防守这种又能投又能突的球员就比较头疼,靠近他防投,他能突;和对手保持一定距离防他突,他又能投,让防守队员顾此失彼,两头为难!

   如果集体防守采取盯人,他能突;采取联防他又能投,所以对付这样的球员无论采取盯人还是联防都有被动的地方!那么有没有更好的防守方法呢?有!有一种防守方法就是专门用来对付这种又能投、又能突球员的,这就是以前中国篮球通过比赛实践总结出来的“四缩一上”混合防守体系!

   所谓“四缩一上”防守就是防对方能投能突球员的防守队员在防守时顶上去,顶出去,另外四个人在三秒区内缩小防区形成联防,换句话说就是一个人突出出去进行防守,另外四个人在篮下缩小。请看下图:

长人:如何防能投能突得分能力强的球员? 

   1是对方能投能突的球员,采取“四缩一上”防守时防守队员2号顶上去〔一上!〕,另外四个人在三秒区缩小形成密集的联防〔四缩〕。防守队员2号要尽可能不让对方1投篮和突破,这里还存在一个问题,2号防守队员在防守时到底以哪个为主?这就要求教练在赛前做好详细准确的调查研究,看看对方投篮得多还是突破得分多,以此来确定防守重点并采取紧逼防守,首先不让对手随便接球。万一2号漏人怎么办?请看下图:

长人:如何防能投能突得分能力强的球员?

  如果对方1突破了防守队员2号,当对方1运球到罚球线附近时,防守队员1号和4号立刻“关门”形成第一道防线,对方1只能分球。如果对方1过了第一道防线怎么办?请看下图:

 长人:如何防能投能突得分能力强的球员?

  这时防守队员3号和5号立刻“关门”形成第二道防线〔注:对手在45度角进攻在篮下同样能形成两道防线〕。采取“四缩一上”混合防守体系就能在对方能投能突的1球员面前设下三道防线。如果集体防守采取半场盯人,对方1号很容易突破到篮下;如果集体防守采取联防,对方1在外围又能随便投篮,这两种防守都有利有弊,而“四缩一上”混合防守体系不仅具有盯人和联防两种防守的优越性,而且克服了盯人和联防的弱点,从防守上说是对付对方能投能突球员的“杀手锏”!

  除了采用“四缩一上”防守方法外,对付对方能投能突的球员还有个防守策略问题,其一就是组织“敢死队”在比赛适当时机上场出击!由一两个或两三个防守能力强的替补队员组成“敢死队”,当对方能投能突的球员刚要做投篮或突破动作的一刹那,防守队员立刻犯规!犯规这个点要掐的极为精确!为此平时要进行专门特殊的训练,防守时不仅要及时准确地犯规,而且要犯的狠一点〔当然不是指故意伤人!〕!叫对方发界外球〔或罚球〕去!如此反复,哪怕“敢死队”的防守队员打一两分钟就被罚下场也没关系,再换上一个照方抓药!目的就是“牺牲”几个替补队员也坚决不叫对方能投能突的球员随便得分,打乱他个人进攻的节奏,激怒他的情绪,干扰他的心理状态,从而达到破坏对方整个进攻节奏的目的,趁火打劫,伺机反扑争取场上的主动权!

  总之,对付对方能投能突的球员绝不能采取常规防守,更不能采用一般的防守策略,而一定要采取特殊防守方法和防守策略,孙子曰“以正合、以奇胜”,正是这个道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