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人:年轻年轻真年轻!

标签:
体育 |
中国男篮这几场比赛中电视主持人一直说“这支年轻的中国男篮”,通过昨天对日本队的比赛让人觉得这支中国男篮的确年轻!真可谓年轻年轻,真年轻!
先说昨天为什么在领先15分的大好局面下最后竟然输球?在打到第三节剩3分钟之前可以说中国男篮一直打的都不错,笔者和一些老教练在电话中都夸中国男篮今天打的好!但是,问题出在哪里?问题就出在第三节还剩2分44秒时宫鲁明一下子换了四个人!换人时中国男篮还领先14分,但从这一时刻起中国男篮领先比分的局面就开始下滑,直至以72:79结束比赛再也未能翻过身来!笔者认为,不仅笔者,一些老教练和新闻媒体、甚至包括电视主持人都认为换四个人是比赛由领先转化为失败的关节点!
宫鲁明在比分领先的情况下一下子换四个人也许是出于好意,即在大赛中练人,争取有更多的球员上场在大赛中得到锻炼,如果是出于这个目的不仅未可厚非,而且应该肯定和赞扬!但是,一下子换四个人到场上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打的更好,比分能进一步扩大,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上场的四个人具有更强的实力和比赛经验!另一种情况则相反。换句话说一下子换四个人得有本钱,所换的人完全靠得住!从这一点来说一下子换四个人在场上会出现两种迥然不同的局面,也可以说它是“双刃剑”,弄不好则适得其反!事实说明场上恰恰出现了后一种局面,从换人开始中国男篮的比分就开始逐渐下滑,日本队的比分则迅速上升,士气开始转化。所以笔者认为这场之所以输球,把领先15分的打好局面葬送,问题就出在一下子换四个人上,这一点可能是宫鲁明也未能料到的!现在中国男篮的主力阵容尚未成型,即便出于上述好的目的,但时机不对,也就是说球队尚未成熟,在如此重要的比赛中一下子换四个人未免有些唐突!中国男篮不是美国“梦之队”,不像“梦之队”那样谁上都一样,我们还没有那个水平!
昨天虽然输球了,但笔者认为绝不能把上述问题看得那么严重,把责任推到宫鲁明身上,正如年轻球员在大赛中会出现问题一样,教练员也难免会出现问题,对于刚组建不久的年轻的中国男篮来说这些都是正常的,况且宫鲁明接手中国男篮毕竟才几个月,在实战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只能说是一场比赛中某个时刻的一个具体问题,并不是中国男篮的症结所在,中国男篮的问题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下面我们再谈谈中国男篮年轻的问题。说中国男篮年轻决不是指球员的年龄,也不是说球员身体素质、力量和对抗性不行等等,而是说球员在场上的意识太差了,太缺乏经验了,关键时刻把握和处理场上情况的能力太弱了!但是,如果我们历数中国男篮每个球员,哪个不是在CBA赛场上驰骋奋战多年的球员,在母队也都是主力队员,但为什么在亚运会这样的大赛中却表现的这么稚嫩呢?似乎很矛盾!但如果细想起来也是非常自然的事!
我们拿北京球员翟晓川来说,虽然他在金隅男篮是主力队员,但在比赛关键时刻他不得不把球交给马布里手里,不仅是他,金隅男篮所有本土球员几乎都一样,就连教练在关键时刻也充分信任马布里,从赛场上的情况来看,关键时刻把球交给马布里也是很正常的事!但在这种现象中却隐藏着另一种现象,比赛关键时刻几乎都是由外援处理球,外援在关键时刻成为主宰,本土球员成为“跑龙套”的!换句话说,在比赛关键时刻培养处理球能力的并不是本土球员,而是外援!本土球员在比赛关键时刻并不能得到锻炼!在CBA赛场关键时刻,我们“培养”的尽是外援,尽“培养”他们的处理球能力了,而本土球员却得不到锻炼!在这种背景下我们能要求本土球员或中国男篮球员在亚运会赛场关键时刻能从容不迫地处理关键球吗?!如果这么要求我们的球员那不是强人所难吗,不是不符合客观实际吗?!在亚运会赛场上虽然能看到中国男篮的一些问题,但要寻求背后的真正原因只能在CBA赛场上去寻找!说中国男篮的问题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指的就是这一点!
如何才能使年轻的中国男篮变得“不年轻”?要达到这个目的只能在亚运会这样的大赛中通过实践来提高!所谓“不年轻”是指球员必须具备浓厚的攻防技战术意识、比赛经验和在比赛关键时刻处理球的能力。平常我们说“年轻”意思是说一个人比较单纯,缺乏社会经验,与此相反的则是平常所说的“老炼”、“老油条”或是“油头滑脑”。中国男篮在大赛中要从“年轻”变得“老练”,打的聪明,打的“油”,只能在大赛中通过实战来获得,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必须亲口尝一尝,要学会游泳必须下水实践!通过大赛所获得的战术意识、比赛经验和关键时刻处理球的能力,都是在平时训练、田径场和举重房里所不能获得的!中国男篮在亚运会上无论表现的好坏和输赢,都是在成长过程中必然的经历,而在其中所获得的所有经验都是非常宝贵的,对中国男篮我们必须从这一点着眼来看它在亚运会上的表现,况且中国男篮的目标决不单纯是亚运会的成绩!因此我们要给宫鲁明时间,给中国男篮小伙子们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