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怕二不吊子!
――评中国男篮的走向
父母关心孩子虽然也看重学习成绩,但最关心的是孩子将来会成长为什么样的人,是走正路成为社会有用之材,还是走邪路变成庸才!?同样的道理,现在一些七八十岁的老教练十分关心这支年轻的中国男篮,中国男篮在亚运会的每场比赛他们场场不落,他们并不太关注每场比赛的胜负,是否能拿冠军,他们所关心的是每场比赛攻防技战术的运用与发挥,力图透过这些表面现象来推测和揣摩中国男篮今后到底会发展成什么类型的球队,这一点才是他们关心的重点!
中国男篮对台北队和蒙古队两场比赛可谓打的磕磕绊绊,似乎失去了以往的节奏,笔者作为一名老队员似乎能估计到球员们的心理,大概中国男篮的球员们觉得在场上打的别别扭扭,有劲使不出来,即便赢球心里也不那么痛快!另外,观众看这两场比赛也觉得和以前不一样,球员在场上打的累,观众看着电视也跟着着急,一句话,球员观众都觉得累!本来看篮球比赛是一种享受,但看这两场球却是另一番滋味!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这就涉及到中国男篮目前的“性格”和今后走向的问题。从亚运会比赛来看,特别是对台北队和蒙古队这两场球来看,现在的中国男篮有点高不成、低不就的劲头,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暴露出这种苗头和倾向,如果照此发展下去,那是十分可怕的!
中国男篮虽然没打世界杯,没机会和欧美强队交手,但可以肯定地说,和块头大力量足个人技术好身高马大的欧美强队球员过招,现在这支中国男篮的球员、特别是内线队员肯定不是个!另一方面,通过和台北队和蒙古队比赛,现在这支中国男篮的球员又跟不人家的速度和灵活性!处于一种打高不成,打低也不成二不吊子状态之中,现在这支中国男篮要是发展成高不成、低不就类型的球队,那就糟了!通过对台北队和蒙古队比赛,已经可以看出现在这支中国男篮存在着这种苗头,这一点正是一些老教练所关心、所担忧的!这一苗头不仅应引起主教练宫鲁明及教练组的高度注意和重视,更应该引起中国篮球统帅部的高度警觉!
现在这支中国男篮的平均身高已是世界水平,但很多球员在场上给人的印象的确就是“大个子”!什么意思呢?意思是说,我们一些身高在
2米左右的球员并没有掌握小个子快速灵活的技术动作和脚步动作,一旦遇到像台北队和蒙古队这样比较灵活速度比较快的对手,大个子的弱点就完全暴露出来!举一个小例子,当我们的中锋拿球时,由于受到对方几个小个子的包夹几乎动弹不得!持球准备切入时,一运球由于受到对方小个子在你跟前用手掏来掏去的干扰,球在手里就好象烫手似的,很难痛痛快快做动作,弄不好就被人家小个子掏走而失误球!这场球中国男篮共失误球24次就是例子!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根本原因是我们的大个子没掌握小个子快速灵活的技术动作和脚步动作所至!最突出并且给人很深印象的一个例子是,在对蒙古队比赛时,王哲林在左角投三分球,竟然被从后面跑过来的防守队员扇了一个脆帽!我们大个子的动作节奏之慢可见一斑!
中国篮球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明确指出这样的训练原则:大个子一定要当小个子来练!小个子要更快更灵!大个子要掌握小个子快速灵活的技术动作和脚步动作,遇见比我高的我就变成“小个子”,即用小个子快速灵活的技术动作和脚步动作打比我高的对手!遇到比我矮的,我就用身高优势欺负他!换句话说,要把球员练成会“变身”的球员,碰见比我高的,我就变成小个子用快速灵活对付他;遇见比我矮的,我就变成具有身高优势的大个子,用高空优势欺负小个子!成为能顶天能立地类型的球员!而不是培养成高不成、低不就二不吊子类型的球员!这一训练原则是我们中国篮球经过几代人在实践中摸索和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对今天的中国男篮〔包括女篮和各俱乐部球队〕仍然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只有遵循这一训练原则,才能和现在身高很好地结合起来!
距离下届亚锦赛还有一年左右的时间,我们希望中国篮球统帅部、中国男篮主教练宫鲁明及教练组高度重视中国男篮今后走向的问题,发展方向和发展类型的问题,要有明确的目标!我们建议,在训练中要特别突出把大个子当小个子练这一重点,把中国男篮打造成一支既不怕高、也不怕矮具有快速灵活打法与风格的球队,这样才能打下攀登高峰扎实的基础,中国男篮才有望扭转现在不利的局面,创造更好的成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