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长人:教练员――球队传统打法的继承人

(2013-12-23 11:27:55)
标签:

体育

长人:教练员――球队传统打法的继承人

             教练员――球队传统打法的继承人

  笔者上一篇“挡拆不成就立码犯晕”上传后由于同步在新浪微博上显示并有长微博,所以浏览该博文的人数高达近7000人左右,说明该博文的内容引起了广大网友的重视和兴趣。针对该文“金汕博克”留言道:「北京男女篮在首钢接手前一共获得过19个顶级联赛冠军,不少教练有丰富的经验,虽然岁数大了,但很多训练方法、技战术仍然有价值,首钢篮球至少应该听取他们的意见,哪怕一年开一次会也好啊!」。

“老李5070网友针对“金汕博克”也留言说:「我同意应该请老北京队的前辈们 尤其是70代的老队员们给会会诊 现在北京队的问题出在哪。

为方便起见我们不妨把北京男女篮在首钢接手之前简称为“老北京队”,把首钢接手后的队简称为“金隅队”。“金汕博克”谈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即“老北京队”在过去近30年间曾获得过19个顶级联赛冠军,而“金隅队”在1989年左右首钢接手后的约25年间只获得过一次冠军,相比之下差距是巨大的!是否可以说首钢接手前后那一个阶段是其分水岭。为什么“老北京队”在30年间能获得过19个全国冠军,而“金隅队”在25年间只获得一次全国冠军?为什么“老北京队”的很多好玩意儿现在的“金隅队”却未能继承下来?虽然说现在的“金隅队”在比赛中有时也能多多少少流露出一点“老北京队”的元素,但如果严格地对比已然是两支打法风格迥然不同的球队!特别是“老北京队”“科班式”的科学系统训练方法和快速灵活的攻防战术体系在现在的“金隅队”身上几乎看不到了,这到底是因为什么?!

笔者在这里不妨向各位网友透露一点所谓的“内部消息”。200610月“老北京队”的教练员和运动员成立了“北京男女篮老队友联谊会”,至今已举行过11次聚会,可以告诉大家,几乎每次聚会时上述问题都成为大夥议论的焦点,七嘴八舌地聊的特别热闹!虽然聊的热闹,可到头来仍然是一头雾水!特别是对现在的“金隅队”为什么没能很好地继承“老北京队”的攻防打法这个问题,大夥至今也未能得出个清晰的结论!换句话说,所谓“一脉相承”到底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或是在谁哪儿断了线了?对这个问题至今也没聊出个所以然!所以笔者估计,这个问题很可能成为北京篮球历史上的一个“”!

不过,笔者倒想对所谓的“断线”问题从理论上探讨探讨。

如果曾存在“断线”问题的话无非有以下几种情况:

1.        老教练没有把“老北京队”的攻防技战术打法全盘传授给年轻教练,因而造成“断线”。

2.        老教练把“老北京队”的攻防技战术打法全盘传授给了年轻教练,而年轻教练没有好好掌握,造成“断线”。

3.        某代老教练在给年轻教练传授“老北京队”攻防技战术打法上存在着“缩水”现象,而年轻教练再传授给下一代年轻教练时也存在“缩水”现象,一代比一代“缩水”,最终造成“断线”。

4.        在某个阶段出现“特殊现象”和“特殊人物”导致“断线”。

笔者认为,一支球队的教练不仅是攻防技战术打法和风格的“设计师”,也是一支球队传统打法的主要继承人,所谓“一脉相承”主要就体现在教练身上。在中国篮球和北京篮球的历史上,一般都是遵循“教练训练球员,球员中涌现出的佼佼者取代老教练担任教练”这一模式,中国篮球也好,北京篮球也好,几乎都是这么走过来的,至于现在聘请外援和洋教练则是近年的事,不在本文议论范围之内。

但是,作为一代代的年轻教练要继承老教练们的宝贵经验和所在球队的传统打法与风格,年轻教练首先要做到的是必须尊重老教练们,俗话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这是中国的传统观念和礼仪。年轻教练担任教练后能否做到这一点又和他的自身修养、文化水平和思想意识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与他的心胸是否宽阔,是否具有包容心有着更密切的关系!我们不妨设想,如果有一个年轻教练具有强烈的小农意识,心胸狭窄,缺乏包容心,盲目自高自大,当了教练后不是尊重老教练,而是“天下老子第一”,处处千方百计地排挤甚至打击老教练,将一切成绩都收入自己囊中,无视老教练的宝贵经验,狭隘地认为只有自己的训练方法和经验才是唯一正确的。试问:这样的年轻教练能继承老教练们经过长期奋斗和实践总结出来的传统打法与风格吗!?这样年轻教练能沿着老一辈教练开辟的道路继续前进吗?一支球队如果出了这样的年轻教练能把传统打法与风格“一脉相承”地继承下来吗!?

所以说,一支球队的传统打法与风格要做到“一脉相承”首先在于教练,一代一代的新任年轻教练首先要尊重历代老教练,先做人,后才能谈得到继承!只有尊重老教练们而不是排挤老教练们才能把继承传统打法与风格提到议事日程!

我们从理论上探讨,如果在北京篮球历史上真的出现过上述现象和人物的话,那“老北京队”的那些好玩意儿未能很好的继承下来、从中断了线也就是可以理解、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要真的是那样,就更说明一支球队要很好地继承传统打法与风格首先在于教练,教练为人必须正直,否则的话老教练们千辛万苦积累的宝贵经验全会在他手上付诸东流!再谈什么继承那全是扯淡!笔者认为,从理论上说这是应该成立的。

但是,上述四种现象在“老北京队”历史上是否真的存在过,笔者也没有确凿的证据。但从另一方面说,如果根本就没存在过,那么为什么又会出现“断线”现象呢?似乎又不能完全否定,否则的话就不符合逻辑。所以说这个问题真的很难得出清晰的答案,如果要寻求正确答案的话,只能作为专题让研究北京篮球历史的专家们去解决了!

不过,笔者想说明的是,请各位网友们千万不要误解,笔者从理论上探讨的上述可能性绝不涉及今天“金隅队”的教练和球员们,和他们没一点直接关系!因为他们是“老北京队”若干代后的教练和球员了,还轮不到他们,他们还没有挨边的资格。如果说有点关系的话,也许在一定程度上他们也算是“吃瓜落”的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