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1]
中国男篮怎么办?
中国男篮在亚锦赛上被中华台北队淘汰出四强后,中国男篮今后怎么办?这大概是所有中国篮球人、新闻媒体和广大观众网友共同关心的问题!就这个问题笔者想谈谈个人看法。
一.
我们走的道路对不对?
首先应该看看中国男篮近年和现在走的道路对不对?这是最关键的问题!如果走的道路正确,为达到预定目标,路途再遥远也不怕!如果所走的道路正确,在征途上即便有失败、跌交和曲折也无所畏惧!只要道路正确,持之以恒就会有成功的一天!如果所走的道路存在偏差,我们可以调整,尽快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但是,如果中国男篮近年和现在所走的道路不对的话,那问题就严重了!众所周知,如果在错误的道路上继续走下去,仍执迷不悟的话,那后果不堪设想!以上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大方向”问题。
那么,什么是中国男篮应走的正确道路呢?我们是否走过正确的道路?这个问题到底解决了没有?其实这个问题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解决了!
1973年12月在南宁举行的全国篮球训练工作会议上就明确提出:「为迅速提高我国篮球运动的技术水平,结合我国篮球的实际情况并吸取我国篮球的历史经验,明确提出中国篮球要坚持“积极主动、勇猛顽强、快速灵活、全面准确”的风格,突出一个快字,提高攻守速度,增多投篮次数,提高得分能力,发挥我国篮球运动的风格与特长。」〔陈文彬篮球著作第61页〕这就是当年我国众多中国篮球老前辈经过多年实践奋斗一生早就为中国篮球总结出的正确道路和发展方向,是中国男篮应该继承和坚持的正确道路和发展方向!这是中国篮球老前辈通过实践总结出来符合中国篮球发展客观规律的正确道路!只有走这条道路中国男篮才能发展壮大,离开这条正确的道路,违背这条客观规律就会失败,就会受到处罚!
我们不妨以上述为标准衡量衡量、对照对照现在的中国男篮是否贯彻执行了这一打法和风格。上述打法与风格的灵魂是:“快速灵活、突出一个快字,提高攻守速度”。中国男篮十年来聘请了四位洋教练,他们所主张的打法和风格是否符合“快速灵活、突出一个快字,提高攻守速度”的要求?显然不是!“打不出快攻”是在洋教练出现后中国新闻媒体对中国男篮的评价,成为洋教练执教时中国男篮的最大“软肋”之一!而在此前从新闻媒体的报道中却从来没见过这样的字眼!在洋教练执教下,一场球不仅快攻得不了几分,而且推进速度十分缓慢!四位洋教练所倡导的打法与风格和上述要求可谓格格不入!特别是在杨那基斯的执教下,进攻速度缓慢成了他执教中国男篮最突出的特点!四位洋教练所主张的美国、欧洲和希腊打法与风格,和中国篮球老前辈所奠定的打法与风格完全不同,格格不入!在四位洋教练的上述篮球理念下,中国男篮怎么能继承和发扬“快速灵活、突出一个快字,提高攻守速度”的打法与风格呢!?何谈在洋教练的执教下能把中国男篮引向一条符合中国篮球特点的正确道路上呢!?所以说,现在中国男篮已严重背离了中国篮球老前辈所倡导的上述打法与风格,严重离开了这条正确的道路和发展方向!这十年来,中国男篮一会请美国的“导游”在美国“漫游”,一会又请欧洲的“导游”到欧洲“漫游”,现在又请希腊“导游”跑到希腊“漫游”,在不同的“导游”带领下几乎“漫游”了整个世界,在几条不同的道路上来回更弦易辙,跌跌撞撞,迷失了正确的方向,导致中国男篮变成了“四不象”、“八不象”!在这种背景下,亚锦赛中国男篮兵败中华台北队也就不难理解了!当一位篮球老前辈听说要请杨那基斯来改造中国男篮,一听“改造”二字就心想,这下子坏了,“改造”?!不知道又要把中国男篮改造成什么样子!?这种担心并非多余,亚锦赛的结果证实了这种担心!
有意思的是,相比之下中华台北队在客观上却颇有一点“快速灵活、突出一个快字,提高攻守速度”的味道!
我们再拿“增多投篮次数,提高得分能力”这一条来衡量衡量。以亚锦赛淘汰赛的三场球为例,中国队对中华台北队78:96、对卡塔尔96:85、对约旦79:76。三场球中国队平均得分84.3分,三个对手平均得分是85.6分,平均得分低于对手,此前有的场次中国男篮得分只有44分,低的可怜!这能说做到了“增多投篮次数,提高得分能力”了吗?!特别是快攻得分占总得分的百分比,低的要命!众所周知,比赛取得胜利往往依靠一、两次快攻小高潮,迅速把比分拉开,奠定胜利的基础!中华台北队不就是靠这个赢中国男篮的吗!?现在的比赛,你不把比分打到90分以上是很难赢球的!而要打出高比分单纯靠缓慢的阵地进攻是很难奏效的,必须靠快速反击!全场比赛必须打出几次快攻小高潮!中华台北队之所以能把比分打到96分的高分,靠的不就是快速反击吗!?中国男篮现在存在的问题,再结合中华台北队的例子都说明,中国人要在重大比赛中打出好成绩,必须走“快速灵活、突出一个快字,提高攻守速度”、“追着屁股打”的道路!而绝不能走其他道路!
我们希望中国篮球领导当局、中国男篮要认清这个问题,从错误的道路上迅速回到中国篮球老前辈早就指出的正确道路上来,“浪子回头金不换!”,不能再执迷不悟了!
――未完待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