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全场紧逼认识的误解
笔者今天上传了网友对全场紧逼的看法一文后,虽然到下午在本博克尚未有网友留言,但在新浪微博上却有很多评论。看了这些评论、包括此前网友对全场紧逼的看法,笔者发现在许多网友中对全场紧逼的认识和看法存在着一些误解,甚至根本不了解全场紧逼到底是个什么样的防守。之所以产生这些误解,主要原因是现在无论是NBA还是CBA各队都极少打全场紧逼所造成的,人们对全场紧逼越来越生疏,所以难免产生一些错误的认识。
这些误解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
认为必须有像詹姆斯那样的体能才能打全场紧逼;教练员考虑球员的体能所以很少打全场紧逼。
打全场紧逼的确需要很好的体力,但决不是必须有像詹姆斯那样的体能才能打全场紧逼。打全场紧逼首先需要有很好的专项身体素质和全场紧逼所需要的各种防守脚步动作,例如横滑步、侧滑步、急起急停等脚步动作、抢断球技术、夹击技术与意识等等。这些基本技术只要通过训练即便是专业队普通球员也能掌握!举例来说,现在CBA各队的所有球员,只要进行这方面有针对性的训练,全能掌握全场紧逼的个人防守技术,至于防守的好坏那就看训练质量了!另外,即便是业余队球员,通过一定的训练也能掌握这些脚步动作与技术。认为只有具备了詹姆斯那样的身体素质才能打全场紧逼是个不切实际的认识与看法。
笔者不只一次提过,过去钱澄海、杨伯镛等国家男篮队员的身体素质不如现在的球员,但他们在国际比赛中照样把全场紧逼打的非常厉害,给欧洲强队很大威胁!这些都是历史客观事实。
另外,打全场紧逼是场上五个人相同合作,不是一个人拼命防守,打全场紧逼是有一定章法和策略的,全场紧逼并不等于拼体力!打的好不仅不消耗体力,反而节省体力,例如:在对方发界外球时通过攻击性、压迫性和破坏性非常强的全场紧逼一下子就抢断球得分,是不是比半场防守更节省体力。
如果一个队以体力为借口认为不能打全场紧逼,那只能说明这个队的训练水平存在问题。
2.
认为一打全场紧逼就是整个比赛四节每时每刻全打全场紧逼。
不客气地说,有这样看法的网友缺乏对全场紧逼的基本认识。谁也不会那么傻,傻到全场比赛每时每刻都打全场紧逼,那还不把自己累吐了血!说全场紧逼是中国篮球战胜外国强队的主要防守武器,并不等于全场比赛每时每刻都打全场紧逼,绝不能这么认识,而且拿过去中国篮球来说,无论是国家男篮还是别的队,谁也没这么打过!
客观地说,相对于其他防守全场紧逼的确要消耗一定的体力,所以在比赛中是把全场紧逼当作一种防守手段和变化而运用的。例如,开局前几分钟就采取全场紧逼,目的是造成声势〔过去比赛采取全场紧逼时队员们都大声喊叫“逼、逼、逼!”〕,通过凌厉的防守在赛场客观形势上和精神上给对方以巨大的压力!争取开局通过全场紧逼就占据场上主动权!打几分钟后立刻变换防守,例如变为半场扩大盯人或联防,再打一会,暂停结束后又突然改打全场紧逼,对方可能在暂停时布置如何破盯人或联防,但全场紧逼又打乱了对方的部署!又例如,比分领先时突然采取全场紧逼,让对方的被动形势雪上加霜并在精神心理上给对方施加更大的压力!
全场紧逼不仅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和各种防守搭配使用,混合使用,给对方造成错觉!所以说,要正确理解“把全场紧逼当作主要防守手段”这句话,要在整个比赛防守体系中全场紧逼是起主导作用、突变作用这一点上来理解,换句话说,比赛中所运用的各种防守手段,能给自己以主动权、迫使对方处于被动地位的防守常常是由于在不同时段、不同环节多次突然采取全场紧逼而带来的!
3.
半场扩大盯人不等于全场紧逼。
全场紧逼的最大特点是几乎不存在攻守转换时间,当进攻得分结束进攻那一刹那,采取全场紧逼能在瞬间进入防守状态,所以几乎不存在攻守转换时间!全场紧逼之所以有巨大的压迫性,恰恰体现在这一点上!对方在发界外球时就感到防守给自己带来巨大的压力!所以全场紧逼能在最大程度上延缓对方的推进速度!
而半场扩大盯人防守是在后场采取的一种防守方法,对方从发底线界外球推进到前场有一定的时间,所以半场扩大盯人不能在最大限度内延缓对方的推进速度,给对方的压迫性不能与全场紧逼相比。这就是全场紧逼和半场扩大盯人的最大不同点!
虽然现在NBA和CBA各队很少打全场紧逼,人们对全场紧逼越来越生疏,存在各种各样的看法,其中不乏有一些错误的看法和误解。但我们希望、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篮球爱好者不要为一些错误不妥的看法所左右、所迷惑。全场紧逼是中国篮球“三把利剑”之一,是经过中国篮球几代人通过实践所积累并证明是具有强大威力的一种防守手段,我们绝不能丢掉它!所以笔者希望我们青少年篮球爱好者要全面、深刻地理解全场紧逼,正确地理解和掌握全场紧逼的打法,因为中国篮球的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各位对全场紧逼还有什么看法和不同的意见,我们还可以进一步交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