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谢网友的留言
(2011-08-25 09:00:03)
标签:
体育 |
老谢网友的留言
老谢网友在留言中谈了他对陈文彬篮球理论著作及传统打法与风格的看法,很有见地,特在此刊登。文中的“注”是本博克加的。
―――――――――――――――――――――――――――
老谢
陈
文彬老先生的书是去年打CUBA时发到手里的,我粗略看了一遍〔注:建议您有空时一点一点、慢慢地看,一点一点消化,并将其所读内容对照现在的比赛来分析,收获会更大更明显!〕,老先生在五、六十年代提出的一些训练方针和制定的一些训练方法放到今天也是先进的〔注:有一部分人认为,五六十年代的篮球经验已经落后,不适用于现在;还有一部分人认为,只有美国NBA的技战术是先进的。美国教练来华培训中国教练时曾提出“五人快攻”的概念与打法,当时有位中国较著名的教练闻之惊呼赶情还有五人快攻!殊不知,陈文彬早在2、30年前就先于美国人提出五人快攻的概念与打法,并在他执教的中国男篮以及当时我国其他球队予以实践!训练方针、训练方法以及技战术打法,只要符合篮球客观规律就不因时间而有落后先进之分。〕。其中,最值得研究的就是防守的主动性与快攻的速度,这也是最适合我们中国人的打法〔注:防守的主动性、多变、快速打法正是陈文彬著作中强调的重点之一。一支球队、一个国家的篮球,要根据自身特点来制定与树立自己的打法与风格,有什么材料做什么菜;有什么兵打什么仗,绝不能盲目照搬别人的!中国篮球只有靠防守的主动性、多变和快速打法才能战胜世界强队!〕。
。打阵地不是我们的特长,我们既没有美国那样超能力的球星,也没有欧洲人那样超熟练的反复策应与挡拆配合〔注:“也没有欧洲人那样超熟练的反复策应”,这只能说现在没有,并不意味着以前中国篮球没有。现在中锋技术片面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未能掌握全面的中锋技术,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策应技术!现在几乎绝大多数中锋之所以未能掌握中锋策应技术,是教练的问题!现在很多教练只要求中锋提到高位给后卫做挡拆,而很多中锋又缺乏拆后在移动中的进攻技术,把中锋只当一堵“墙”用,大大限制了中锋的作用与技术进步,这一点是很多教练利用中锋、发挥中锋作用的指导思想与做法!教练从训练方针、指导思想上就不重视中锋的策应技术,所以才形成今天这个局面。
与此相反的是,过去教练训练中锋时策应技术是很重要的科目,所以那时绝大多数中锋都掌握了熟练程度不同的策应技术,有的中锋策应技术成为拿手好戏,例如老北京男篮的中锋王爷!
形成现在这种局面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在制定和运用战术打法时教练重视的是什么?现在绝大多数教练不看自身条件,盲目照搬NBA打法,跟风跑,只重视挡拆打法,把挡拆打法当成万年钥匙,必然忽视其他的打法,例如中锋居中策应打法。而以前的中国男篮、北京男篮等许多队,由于重视中锋策应技术,所以制定执行了多点策应打法。
因此,关键在于教练是否重视中锋策应技术!〕。
陈老先生在书中反复提出进攻要让快攻的得分增多,提高投篮命中率,尤其是中远距离和罚篮命中率。在防守上要主动求变,就算是紧逼也要有变化,全场的人盯人紧逼与区域紧逼,整场的扩大紧逼与3/4场地或者半场的紧逼等等,相同节奏不同形式,相同形式不同节奏等等〔注:老谢网友说的很对!中国篮球传统打法是把紧逼当作一种主动运用的防守战术;而NBA等则是把它当救命稻草来运用的。中国篮球传统打法在运用紧逼时,开局、中途、主动时、被动时都可以运用;而NBA等几乎只在最后几十秒才运用,这是两者的最大区别!另外,紧逼也要多变,这一点也是中国篮球运用紧逼的最大的特征与厉害之处!〕。提出了适合中国人的打法--快、灵、准,突出一个快字,增多快攻得分比重,增多投篮次数。
――――――――――――――――――――――
看来老谢网友是一位善于学习的人,包括我们国家队教练在内,应该向老谢网友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