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章顺理:“高快灵”――现代篮球发展特点
标签:
体育 |
“高快灵”――现代篮球发展特点
所谓“小”、是指当时中国篮球运动员平均身高低于欧美球员而言。拿中锋而言,50年代中国篮球中锋平均身高只有 1.865米;60年代提高到2.01米。60年代中国男篮队员的平均身高约在1.95米左右,许多欧美球队的平均身高不仅都高于中国队,而且中锋的身高都在2.10米左右。
“快”、是指中国篮球要坚持快速打法、通过篮板球、抢断球、抢发界外球等发动快速反击,攻防转换速度、第一传、推进传球的速度要快、分散要快,半场进攻也要打出速度,战术变化要快等等。
“灵”、充分发挥中国篮球运动员脚步动作和技术动作快速灵活的特点。
当时中国篮球通过对国际篮球发展趋势的分析,还提出:“大个子要当小个子练、小个子要更快更灵”的指导思想和训练方针。大个子〔当时指身高在1.95~2.0米以上者〕必须掌握行进间快速技术和灵活的脚步动作,大个子的灵活性要接近小个子。其出发点是:大个子碰见比他矮的,就靠身高优势打小个子;碰见比他高的,就靠速度灵活性,即可“欺上”、又可“压下”。
有意思和令人深思的是,当年在中国篮球全国教练员会议上所提出的这一宗旨,竟在半个世纪后的土耳其世锦赛上得到完美体现!在这届世锦赛上,锋线大个子球员的速度、灵活性已接近小个子,既能打身高优势,也能靠速度、灵活性打比他矮的对手,显示出很强攻防能力。半个世纪以来,世界篮球正是按照这一轨迹发展而来的。这说明,当年中国篮球所提出的“大个子要当小个子练、小个子要更快更灵”的训练方针是符合篮球发展规律的,不仅正确,而且非常有远见!历史和现实证明,当年以国家男篮教练陈文彬为代表、用唯物辩证法“两点论”武装思想的一大批中国篮球教练员是具有聪明才智的!一个国家的一大批教练不仅正确预测了世界篮球发展的趋向、而且在半个世纪后证明是完全正确的,这在世界篮坛上恐怕也是绝无仅有的吧!
这届世锦赛表明,世界各国篮球运动员的身高比数十年前已有大幅度提高。先让我们看看38年前第20届奥运会篮球比赛前6名球队的平均身高:
当时平均身高最高的美国队也只有2.008米,其他五个队的平均身高都在2米以下。
那么,38年后的这届世锦赛,与上述相比,平均身高有何变化?请看下图:
上图红色部分是任意抽取中、美、土、立、西、塞6个队平均身高所计算的数据。表明,这届世锦赛比1972年第20届奥运会的平均身高提高了0.041米,球员正向高大发展。
下面让我们再看看这届世锦赛中后卫、前锋与中锋的平均身高〔6个队同上〕:
上图表明,中国队后卫1.93米的平均身高已达到世界水平,特别是中国队后卫孙悦的身高已达到2.05米,后卫王世鹏的身高也达到1.96米,这已然是过去中锋的身高!所以在后卫身高上我们具有很强的优势!再看前锋:
在这6个队中,中国队前锋的身高仅次于土耳其队,居第二位,其中易建联2.11米的身高在所有参赛队前锋中居首位!如果我们的前锋在提高力量的基础上,能全面掌握快速技术和进一步提高脚步动作的灵活性,在速度、灵活性上接近小个子,那我们完全有能力与欧美强队的前锋相抗衡!下面再看看中锋:
在6个队中,我们中锋2.15米的平均身高仅次于美国队,也居第二位。在身高上,我们的中锋并不逊色,但问题是在力量和对抗性上我们中锋显得较差,技术也不够全面,尤其是在篮下的前、后转身持球切入技术、策应技术、勾手投篮等技术!有了身高优势,还必须全面掌握上述各种技术和有关技术的脚步动作,否则的话就难以发挥身高的优势!
上述6个队的平均身高如下图所示:
在6个队中,中国男篮的平均身高与塞队并列第一,这还是在无姚的条件下,如果加上姚明,中国男篮的平均身高在6个队中就占有绝对优势!可以说,中国男篮在平均身高上已达到世界最高水平之列!
但是,这一优势却和中国男篮在世锦赛上的成绩形成鲜明的反差。我们的身高属于世界水平,但技战术水平和战绩却不属于世界强队之列!因此,对中国篮球来说,提高个人技术和全队的技战术水平则是进入世界强队的关键所在!
“高快灵”中“高”“快”“灵”三者互相联系,构成了当今世界篮球的特点。“高快灵”与“小快灵”除了身高变化反映了时代不同外,在本质上并没有变化,都是要求运动员的速度和灵活性。对此,无论是中国篮球管理当局、教练员〔包括俱乐部、基层各级教练员〕、运动员,还是新闻媒体都应有清醒的认识。“高”、不仅仅是身高数字的变化,它是与“快灵”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是球员、特别是2米到2.10米大个子球员在个人技术和技战术水平上的变化。由于这一变化,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和影响了技战术打法趋于简单实用!
面对世界篮球“高快灵”的特点,应引起我们极大重视与警惕的是:从现在开始我们基层应该怎样培养有天赋的青少年大个子球员?是培养“推土机式”只会死扛硬顶技术单调、脚步动作缓慢的大个子球员、还是培养技术全面快速灵活的大个子球员?从这一点来看,中国篮球在半个世纪前提出的“大个子要当小个子练、小个子要更快更灵”的训练指导方针不仅不落后,而且有着极重要的现实意义!
笔者最后想说的是,上述说明,中国篮球拥有极丰富且有远见的理论基础,而且这些丰富的经验与理论几乎都完全包含在前国家男篮教练陈文彬的篮球理论著作中!问题是,我们能不能像立陶宛教练所说的:“一直在走属于自己的道路!”?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