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体育 |
“轴心”论
半场进攻以中锋居中策应的打法在篮球比赛中早已有之,算起来起码得有半个多世纪了!半个多世纪前的中锋策应打法是“单中锋策应”,慢慢地“单中锋策应”在比赛中就暴露出它的弱点。“单中锋策应”由于是一个“轴”,就如同农村用的独轮车一样,只有一个车轮、一个轴,推车时如果没有腰腹脚步和手臂扶把的技巧,这种独轮车很容易倒。当打“单中锋策应”时,对方往往用缩小防区的办法来对付“单中锋策应”,一旦对方缩小防守,“单中锋策应”这一个“轴”就处于困难境地,难以发挥中锋策应的作用。
篮球问世已一百多年了,各种技战术随着比赛也发生许多重大的变化,其中“单中锋策应”演变为“双中锋策应”就是其中之一。“单中锋策应”的弱点上面已经阐明,而“双中锋策应”的好处是,它是两个“轴”,如同在独轮车后出现双轮车一样,稳当多了。当大中锋策应受阻时能通过快速转移球转入二中锋〔大前锋〕策应,使中锋策应打法能继续进行,也就是说,大中锋这个“轴”不能转动时,还有二中锋那个“轴”,就像中国地大物博一样,南边旱涝了,还有北方的丰收;就像“走马灯”一样,两个“轴”来回转个不停,不至于被对方缩小防守而使自己处于被动地位。
现代篮球最高水平的NBA总冠军湖人以加索尔为轴的中锋策应可谓众人皆知、赫赫有名!但是,为什么在总决赛中湖人以加索尔居中策应的打法往往受阻而使湖人处于被动地位?为什么有时湖人的“三角进攻”施展不开?这是因为湖人以加索尔为轴的居中策应打法仍未脱离半个世纪前“单中锋策应”的古老模式!很难摆脱它固有的弱点。客观事实说明,湖人这支世界最高水平的球队采取的中锋策应打法可以说仍处于半个世纪前“单中锋策应”的古老模式中。
早在上世纪50年代末期北京组建北京青年男篮时,北京队的教练早就看出“单中锋策应”的弱点,果断地抛弃“单中锋策应”打法,根据球员的特点制订了“双中锋策应打法”。在上世纪60年代,北京青年男篮主要队员成为由张光烈执教的北京男篮的主力队员后,北京男篮继续打“双中锋策应”打法。
大中锋王瑞卿擅长中锋策应,策应球传的神出鬼没;左锋芦诗连擅长持球突破和跳投,特别是他的摆脱假动作真真假假,达到很高水平。原国家男篮老队员王忆诚是核心后卫,不仅能起到“场上教练”的作用,而且他的跑投堪称绝技〔现在很少能看到了!〕!后卫马家驿不仅中投准确,而且擅长突破,爆发力好。因此,在左侧可以打以王瑞卿为轴的“三角进攻”。
右锋姜忠俭是个“左撇子”,他不仅也擅长策应,而且前、后转身切入做的非常娴熟,在罚球线跳投准确。所以,当左侧的“三角进攻”打不开时,后卫就快速转移球到右侧,姜忠俭从角上提到罚球线一端,开始和后卫打“边线策应”。当防守偏向右侧时,又可以转移到左侧,继续打“三角进攻”。也就是说,这两个“轴”来回转动,中间会出现许多内外线的进攻机会。
在NBA历史上,根据笔者的记忆,曾经采用过“双中锋策应”打法大约是在90-91赛季摘取总冠军的乔丹所在的“公牛队”。当时“公牛队”所打的“双中锋策应”和北京男篮打的“双中锋策应、边线策应”可谓一模一样,不过,它要比北京男篮晚了约30年!
比赛实践证明,“双中锋策应”比“单中锋策应”先进多了!在我们中国篮球比赛史上,不仅老北京男篮早就采用了“双中锋策应”,而且当时许多省市队也都抛弃了“单中锋策应”打法,广泛采用“双中锋策应”打法。从战术运用角度而言,中国篮球的“双中锋策应、边线策应”不仅具有先进性,而且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开始运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