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长人:联防不是万能的![置顶旧博文]

(2010-04-28 22:07:57)
标签:

体育

联防不是万能的!

 

      关于联防

在本赛季,各队防守运用最多的当然是半场盯人,其次是联防,而全场紧逼运用的较少。这和以前中国篮球各队正好相反,以前中国篮球各队运用最多的是全场紧逼、其次是半场盯人、各种形式的联防及混合防守。

拿半决赛来说,笔者认为各队运用联防时普遍存在下述几个问题:

一.缺少联防那股劲!

无论是二三联防、三二联防、一三一联防、二一二联防,还是其他形式的联防,首先要求五个人要具有高涨的防守积极性,防守时要把身体重心下降,好像饿虎扑食一般,同时两臂伸开,五个人连成一片,积极滑步,上下左右控制面积尽可能大,五个人要形成集体,看上去就好像是七个人在防守似的!随着对方转移球,滑动起来宛如波涛一般,忽而上、忽而下,忽而左,忽而右,形象地说,五个人好像一旮嗒一样,互相之间如同有一根无形的猴皮筋抻着,一动全动,绝不能出现空隙和漏洞,五个人一起滑动。对于一支专业队来说,以上是联防最基本最基本的要求!

但是,拿半决赛各队所运用的联防来看,多多少少给笔者这样的印象:“联而不防、漏洞百出”,看不出联防那种积极滑步五个人连成一片的那股劲头。联防要是守得好,进攻队员眼前好像到处都是密密麻麻的人,觉得无从“下嘴”!

这是一个比较普遍出现的问题。

二.联防时防不好对方溜底线

各种形式的联防是划分五个不同的区域,每个防守队员各管一摊,在所负责区域内实际包含盯人防守的因素,虽然分区各自负责,但决不是铁路警察各管一段,而是互相联系。例如,当右锋防守的进攻队员溜底线时,右锋应如下图所示那样防守:

长人:联防不是万能的![置顶旧博文]

 

 防守队员3号应紧跟对方4号,并“送”到篮下,大喊一声“过去啦!”,用语言通知4号防守队员,防止对方打“背插”!但在比赛中却经常看到,位于3号防守位置的防守队员不仅不跟,而且也不吭声,以至让造成对方随便溜底线没人管、或在篮下接球进攻。

这也是在比赛中比较普遍的现象。

  三.两个后卫的防守存在严重问题

  拿各队运用最多的二三联防来说,笔者认为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位于“二”这个位置的两个队员,比赛中经常可以看到如下图所示的现象:

     长人:联防不是万能的![置顶旧博文]

    

  当对方1号传传球给2号后,4号防守队员上前防守,而3号防守队员却仍盯着1号不动。2号接球后趁4号防守队员上前一刹那,持球突破,如果5号防守队员上前补防,2号进攻队员很容易分球给5号进攻!这种现象在比赛中也是经常能看到的,防守一方的联防之所以失败,问题就出在3号防守队员身上!位于“二”位置的两个防守队员应如下图所示进行防守:

      长人:联防不是万能的![置顶旧博文]

 

  当防守队员4号上前防守时,3号防守队员应同步退到图中所示的位置,占据3号进攻队员的突破路线,也就是说,甭管对方12号谁拿球,34号两个防守队员要“一上一下”成“V”形移动,互相“关门”,这一防守非常重要,它关系到二三联防的质量与成败,这个“门户”要守不好,整个二三联防如同虚设!

   这个问题是较为严重的问题。

               关于攻联防

  针对各种不同形式的联防,有不同的进攻方法,这里就不就多加叙述。无论哪种形式的联防,由于是各管一摊、随球移动,因而也就存在以下弱点:最怕对方来回穿插移动、最怕球打到罚球线中锋手里进行策应〔球一到居中策应的中锋手里,位于“二”位置的两个防守队员即告作废〕、最怕对方来回溜底线〔因为位于一侧的防守队员看不见溜底线过来的进攻队员,即进攻一方打背插〕、最怕在某个局部区域进攻队员多于防守队员以多打少使防守队员顾这个顾不了那个,等等。

  从比赛中来看,针对联防上述弱点在采取上述进攻方法上,似显得不够灵活,往往对方一采取联防就站着打。

  ――――――――――――――――――――――――

以上是笔者观看本赛季后的个人看法,一人之见,难免有不妥之处,仅和各位网友交流。

最后还想提一提两个有关个人技术的问题。我们很多队都有许多持球突破技术不错的球员,但也有的队员一突破就栽到对方怀里“马失前蹄”的现象,看起来基本功还不那么扎实,突破时身体重心太高,球不能很好保护,过于暴露。另一个问题是防守时从对方手里的抢球技术,绝大多数队员都是从上往下打球,动作暴露,极易犯规,应学习前国家男篮队员、教练员钱澄海从下往上“挑球”的绝技。

以上所论述的攻防、个人技术等等问题,本博克以前都有相关的博文专门论述,可参考。

―――全文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