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山:中国三大球回归“四喜丸子”

(2009-07-14 13:06:51)
标签:

体育

中国三大球回归“四喜丸子

就像一个人一样,在如今开放的年代,有各种各样的中外美食,这个人一时觉得中餐不如西餐好吃,突然想品尝品尝西餐的美味了,觉得西餐比中餐强,于是乎,张起大口开始品尝那些带血丝的牛排、各种蔬菜熟肉搅吧搅吧在一起的沙拉、生牛肉烩、奶油蘑菇汤等西餐美味。刚开始吃还觉得新鲜可口,管它带血丝不带,嚼吧嚼吧连肉带血丝一起囫囵吞下肚,最后把那粘糊糊的奶油汤也喝个精光。

可没吃些日子,再看见那带血丝的牛排就觉得要吐,有时还拉稀,开始觉得不对胃口了。想来想去还是那些讲究色香味俱全,具有中国美食传统的烤鸭、香酥鸭、四喜丸子好吃,对胃口,于是乎,餐桌上又摆满这些美味。

中国的篮球、足球就像上面那位美食家,在聘请了“西餐厨师”品尝了半天那些西餐后,终于纳么过味来了,中国人日常生活还得吃具有悠久传统的“中国饭”,还得吃中国“厨师”做的菜肴,还得讲究中国味,这样才对胃口,容易消化,营养丰富,身体才越来越棒,那些“西餐”,只能偶而打打牙祭,日常饮食,决不能靠它。所幸的是,中国排球一直没请过“西餐厨师”,虽然“身体”不太好,但吃对胃口的中餐,起码不会拉稀泻肚,慢慢调养,身体会逐渐强壮起来。

中国的篮球、足球在“品尝”过一阵子“西餐”的滋味之后,终于明白过来了,要想有个强健的体魄,不能天天靠“西餐厨师”做饭,还得靠中国“厨师”,中国人的“日常饮食”,归根结底还得靠中国人自己解决。在做中国菜肴时,学一点西餐的烹调方法,适当地做一点带有西餐味道的菜肴,也未尝不可,能使“中餐”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但根本的还得靠中国“厨师”,还得吃“中国饭”。

现在,由郭士强执教的中国男篮,主张快速打法,紧逼盯人;中国足球也提倡以短传为主的快速打法;最近报纸报道,中国男排提的更明确,比赛中以「一手快、一手变」的快速多变作为战术指导思想。中国足篮排现在所主张这些快速打法其实都是中国的“烤鸭”、“四喜丸子”,都是具有中国传统的“美味佳肴”,如果天天吃这些,再加上刻苦训练,不愁身体壮不起来。

           值得重视选材标准

高洪波在选材机制上制订了三条标准,其三是:“中国队的技战术风格已经确立,能适应这些特点的球员才能够入选”。

中国男排教练周建安也明确指出:“我选择的球员必须符合球队的技战术特点”。

高洪波和周建安的这两条选材标准可以说如出一辙。这就像电影导演根据片中角色的特点物色演员一样,拿“潜伏”中的翠花来说,姚晨扮演就比较合适,如果让扮演晚秋的朱杰来演翠花,那就不太合适了。什么样的角色就得用什么样的演员来扮演,那才出神入化。

足篮排球也一样,什么样的技战术打法就得用与这种技战术打法相适应、具有相关技术特点的球员。拿快速打法来说,就得用很好掌握了快速技术的球员,例如传接球速度快、穿插跑动快、不粘球,等等。只有这样的球员才能很好地执行和贯彻快速打法。如果教练员制订了快速打法,却选用了与这种打法不相适应的球员、选用了个人技术与这种打法不相协调的球员,例如,选用了爱粘球、爱一个人运球的球员,那这种打法也不能很好贯彻,甚至不能实现。

高洪波、周建安为实现所制订的技战术,在选材上别具一格,思想不保守,即便是老队员、过去的主力队员,如果个人技术与这种打法不相适应,也大胆采用与这种打法相适应、掌握了快速技术的新队员,决不因是老队员、主力队员就以“牺牲”快速打法为代价迁就这样的老队员、主力队员,这种魄力值得称道!作为一支球队的主帅,若无这种魄力,很难在赛场上树立起这种技战术风格。

笔者觉得,高洪波、周建安这种做法值得中国男篮主教练郭士强借鉴、深思!中国男篮要树立快速打法的风格,必须大胆启用掌握快速技术的球员,尤其是在控卫位置,要别具一格、大刀阔斧地选用适当的球员,否则的话,快速打法就很难真正实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