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再论“光个高没用”
(2009-06-20 16:30:52)
标签:
体育 |
再论“光个高没用”
前日就“北京晚报”体育记者孙保生撰写的“光个高没用”笔者上载了有关本文,引起很多网友的兴趣。晚报的这篇文章又让笔者想起了另外一件往事。
60年代中期,北京男篮的T某从队员提拔为教练,T某的启蒙教练F先生闻讯后非常高兴,打电话约T某,说要请他吃饭,以示小庆。
F先生在解放前就是一位经验相当丰富的篮球教练,当年曾执教京城一著名中学篮球队。这里先要说明的一点是,在解放前夕和解放初期,京城的篮球运动主要是以中学为主的,后来一大批篮球国手和优秀篮球运动员几乎都来自中学,有关这方面的情况以后另述。F先生不仅精通篮球,而且还精通冰球等运动项目,为人儒雅,足智多谋,F先生所培养的弟子,那真可谓桃李满天下!
当二人入座酒过三寻后,F先生语重心长地对T某说:“我告诉你,今后你在挑选队员时,一定要遵循两个原则”。身高 1.95米左右的T说,恩师请赐教。“一要能跑能跳的,二要头脑聪明的!如果一个2米,另一个虽然1.90米,但能跑能跳、头脑聪明,能要那个1米9的,也不要那个2米的!”。T某点头称是,说学生我记住了。
后来T某遵循恩师的指点挑选了不少队员,有的人至今仍奋战在CBA赛场。
F先生挑选篮球运动员的这两条标准,是他在多年执教过程中总结的宝贵经验。F先生在挑选队员时的确有很多行之有效且简单实用的办法,这又让笔者想起一些趣事。
60年代初期,北京篮球队要建立四个男女篮梯队,任务十分繁重。为物色队员,当时北京男女篮一、二队的一部分队员和教练,在训练之余也不得不加入到寻找队员的队伍中。笔者当时曾有幸和F先生一起挑选过队员。
一日,在先农坛体育馆内,对前来进行应试的几个男女学生进行测试,令笔者领教了F先生判断学生各方面素质的能力和方法。试举一例:F先生让一中学生背对他站着,然后对他说:“我一喊转身你就立刻转身,同时要接住我扔的球,明白了吗?”“明白了!”。
那个中学生转身前,根本看不见、也不知道F先生的球在自己身后往那个方向扔,必须在转身后刹那抓住球,具有很大难度。
测试后,有的学生转身后准确地抓住了球,而有的学生转身后往左边去抓球,而球是抛在右边,扑了个空!
测试后,凡抓到球的,这项合格!没抓到的,这项不合格!原来,F先生是通过这项在测试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快速判断能力!没多年执教的经验是很难通过这么简单的方法就能准确判断学生某些素质的。中国京剧也有类似的方法:你喊一声,如果小孩的喊声又细又嫩,“花旦”的料!如果声音深沉豪放,“黑头”的料!真可谓“一锤定音”!若没多年经验能拿捏的这么准吗!
F先生这两条选材标准也说明,光个高没有,必须能跑能跳、头脑聪明。如果身高挺高,却不能跑不能跳,脑袋瓜笨拙,能打好篮球吗?能跑能跳是指身体素质,头脑聪明是指领会能力、反应能力、判断能力、形成意识的能力,等等,这些都是作为一名优秀篮球运动员必备的条件。不过,笔者还想在这两条上再加上一条,那就是得有顽强的意志品质,有过这样的例子,一个队员既有身高,又能跑能跳、头脑也聪明,纯粹是国家队员的料,但由于缺乏顽强的意志品质,最终未能成为优秀的篮球运动员。
F先生这两条选材标准,对今天选材育材大概仍有值得参考的价值。在建设篮球队、培养篮球运动员上,千万不能只看身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