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智慧的较量

标签:
体育 |
智慧的较量
――“潜伏”与篮球
全国热播的电视剧“潜伏”以其扣人心弦的精彩场面和所有演员高超的演技把数以万计的观众紧紧吸引在电视荧屏前。剧中那跌宕起浮、紧张而又穿插横生妙趣的情节,相信令每位网友激动不已,看得入迷。对该剧的好评,新闻媒体和网上已呈铺天盖地之势,不必赘言。笔者要说的是,“潜伏”所描写的敌我双方谍报人员之间的明争暗斗与篮球比赛有着某种共同点,它们之间的契合点就在于五个字:“智慧的较量”。
“潜伏”中无论是国民党的谍报人员还是我地下谍报人员,除了熟悉与掌握情报工作的规律、纪律和特殊工作方法外,最重要的就是要有智慧,从某种角度来说,情报工作就是双方智慧的比拼。
而篮球,运动员除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技战术水平、教练员要具有丰富的技战术执教经验和临场指挥能力外,教练员和运动员都必须要有智慧的头脑。篮球比赛的双方,都是有头脑、有智慧的人,因此,归根结底,篮球是智慧的竞赛、智慧的较量,而恰恰在这一点上,篮球比赛和“潜伏”中所描写的敌我双方谍报人员互相斗智斗勇展开智慧的“竞赛”有着某种“契合”。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潜伏”是非常值得篮球教练员、运动员一看的电视剧,把它当作一面“镜子”,结合篮球比赛认真学学余则成是如何临危不惧、沉着冷静和用智慧与敌人周旋化险为夷的。
第24集,翠平由于警惕性不高,误信谢若林安排的假“女八路”,错认是自己人。至于翠平和余则成已一起工作、生活了三年,会不会犯这样严重的错误而导致暴露自己,作为剧情来说是否恰当,暂且不谈。但笔者看到这里时,一方面为翠平的安危提心吊胆,另一方面真想“大骂”翠平一通,你跟余则成都一起工作、生活三年了,怎么连这点起码的警觉性都没有?!就是那个假“女八路”让敌人“打死”在你面前,你也不能管,决不能暴露自己的身份,因为你身兼重任!这大概是一般人面对此情此景所做出的反应。在我们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也会有类似的反应。例如,当你一回家,媳妇对你说把户口本或存折给丢了,一般人不是勃然大怒,就是“臭骂”责备一通,这是很自然司空见惯的事。
然而,当余则成回家进门后,翠平将事一五一十地一说,面对如此严重的突发事件,余则成不仅没爆怒,反而表现的分外冷静,让翠平慢慢把事说清楚。看到这里时,笔者就想,如果余则成像一般人那样暴跳如雷,大骂翠平一通,继而陷入极度紧张的状态,那后果将不堪设想。但是,余则成面对突发的危急局面,表现的却是异常冷静,充分表现出谍报人员应有的素质,脑筋迅速“运转”起来,开始用他的智慧去思考如何化解这一危机的办法。一直到化解危险后才把实情告诉翠平,而这一过程中,余则成所表现出冷静、机智与智慧,不能不令人折服。
看到这里,虽然眼睛还看着屏幕,但脑海中却不知为什么突然浮现出CBA赛场上的场面:在比赛中我们经常看到,有的教练员,面对自己队处于被动不利局面时,常常急躁激动,在场边不停地指手划脚大喊大叫,要不就严厉喝斥队员,或是和裁判记录台理论,而不能用冷静的心态以对之,不能用智慧去化解被动的局面。在赛场上我们经常还能看到,当对方打全场紧逼盯人,自己非常被动时,场外教练除了急躁却拿不出有针对性的进攻战术来瓦解对方,等等。
为什么看到翠平对余则成诉说时会突然联想到这件事,自己也感到十分奇怪,这两者到底有没有内在联系?是不是有点牵强附会?自己却又找不出什么理由来否定它。同样是面对“危机”与“被动”,我们有的教练员在赛场上的表现却与余则成相反,是迥然不同的精神状态和心态。虽然这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比喻,我们是否可以从中得到某种启迪呢?在遇到“危机”“被动”的时刻,我们的教练员难道不应该像余则成那样“临危不惧”、沉着冷静,用智慧去化解“危机”与“被动”,去争取主动吗?
谍报人员在关键时刻需要有冷静的心态,需要用智慧去化被动为主动;篮球教练员也应该具有这样的素质。那种“喜形于色”、“怒形于色”的人肯定当不了谍报人员。同样,教练员在临场指挥时也应该做到遇事不惊、心不外露,方能运筹帷幄。那种在赛场“大喊大叫”、“喜形于色”、“怒形于色”,心态极端外露的表现,是和优秀教练员这一称谓格格不入的,是缺少智慧的暴露。优秀的教练员要像余则成那样,遇事冷静,善于运用智慧,坐阵不乱。
至于余则成在与敌人周旋时所运用的“调虎离山”、“一箭双雕”、“借刀杀人”等计谋,更值得我们篮球教练员深思,因为“孙子兵法”中这些计策完全能运用到篮球比赛中,而灵活运用这些计谋,归根结底所表现的还是“智慧”!
记得“潜伏”的导演姜伟在电视中说过大意是这样的一句话,余则成要是没有智慧是不成的。敌我双方谍报人员互相斗争是智慧的较量;篮球比赛双方的教练员和运动员,也是智慧的较量。技战术只不过是体现智慧的手段。能否取得比赛胜利,最终表现在谁的智慧略胜一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