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兵:个人攻守转化技术

标签:
体育 |
个人攻守转化技术
上世纪五十年代,苏联就十分重视研究美国NBA的技战术。当时我国只能从苏联的报刊杂志了解美国NBA的动态。苏联当时有一册俄文版体育杂志,名为“球类运动”,主要刊登篮球技战术,内容除苏联的以外,其中有大量篇幅介绍美国NBA的动态,该杂志图文并茂,是一册相当不错的杂志。那时位于王府井南口路东的新华书店对过,有一间门面不大的外文报刊杂志书店,里面就出售该杂志,因此那时经常购买,自己翻译作为参考。
当时国家体委科研所曾内部发行各项运动技术参考资料,其中就有篮球技战术的。该参考资料中除译自美国体育杂志外,也有许多内容译自“球类运动”杂志。
记得“球类杂志”中曾介绍过美国NBA球员个人攻守转化技术的文章,并配了照片说明。最近在看美国NBA技战术光盘时,其中一个镜头引起笔者的注意,该镜头和当年“球类运动”杂志所介绍的几乎一模一样。只是杂志上的照片拍摄方向与角度,和光盘的镜头不同罢了,但所说明的问题是一样的。
攻守转化速度对一个队来说是很重要的。但一个队要做到攻守转化快速,是建立在个人攻守转化技术上的。如果每个队员攻守转化速度慢,全队攻守转化速度也快不了。因此,个人攻守转化技术不仅对一个运动员很重要,而且它涉及并决定了全队的攻守转化速度。
拿一个队员来说,当他突破上篮后,由于速度很快,往往在上篮得分后就收不住“闸”,整个身体由于惯性就冲到场外去了,可以设想,如果冲出一两米,还能很快退守,但如果冲出好几米,那退守就慢了好几拍,很可能会漏人,造成对方以多打少。
因此,这里面就存在一个个人攻守转化技术问题。五十年代的NBA非常讲究个人攻守转化技术。请看下图:
32球员快速突破上篮,请注意中图!32号在完成上篮动作身体尚未落地还在空中时,就开始在空中转体,待落地后双脚脚尖是指向后场的,而不是指向前场、身体冲出场外!再看下图,虽然该图下方不全,但可以看出,32号落地后基本是落在场内或场外一点,而且由于在空中转体、双脚指向后场,落地后马上能形成退守姿势!这就是五十年代NBA所讲究的个人攻守转化技术!
当时苏联“球类运动”杂志专题介绍了这一技术,可以看出,当时苏联篮球运动员教练员是十分重视这一技术的。不仅如此,当时北京男篮也学习借鉴了这一技术,并在训练中贯彻执行,所以很多北京男篮队员都掌握了这一技术,上篮落地后立刻就能转化到退守,从而提高了全队攻守转化速度。
上面所提到的这一技术,是非常细腻的个人技术,它讲究到运动员在空中如何控制自己的身体姿势;讲究到落地时双脚脚尖的指向等等细节。只有个人技术非常细腻扎实,才能提高全队的技战术水平。如果个人技术粗糙,很难说全队的技战术能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