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长人:评传统篮球和现代篮球-3

(2008-10-25 14:05:47)
标签:

体育

评传统篮球和现代篮球〔三〕

―――――底线“变奏曲

   具有强烈攻击性和压迫性的紧逼盯人防守是中国传统篮球的拿手好戏之一,过去中国男篮的紧逼盯人防守曾令一些欧洲强队闻风丧胆!可是,到了今天,有的队、有的队员竟然怕对方紧逼!成为多少年来也未能彻底解决的“老大难”问题。这大概又是中国传统篮球和现代篮球的区别之一吧。

撇开全队破紧逼盯人战术问题不谈,就单个队员来讲,为什么怕对方紧逼?因为对方一紧逼,就像一块“膏药”一样“贴在身上”,甩也甩不开,又不好接球,又不好做动作,顿时心急火燎,产生急躁情绪,乱了阵脚,频频失误,被对方打反击。这可能已经在一些队、一些队员心理上造成十分严重的阴影了。

  为什么进攻队员会怕紧逼?为什么进攻队员甩不开防守队员?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进攻队员不会摆脱!从单个队员来讲,个人摆脱技术对全队破紧逼战术起着重要的作用。全队破紧逼盯人战术的前提之一就是队员必须掌握摆脱技术。可惜的是,现在很多队员几乎不会摆脱,或者说摆脱技术不那么纯熟细腻。

  什么叫“摆脱”,您看这两个字,“摆”、“脱”。“摆”,前摇后摆也。“脱”,脱离、甩开也。运用到篮球上,就是当对方采取紧逼时,进攻队员会做“前摇后摆”的假动作甩开防守队员。一旦你甩开他了,那他还逼谁?还盯谁?既然甩开了防守队员,那进攻队员还有什么可怕的?所以说,进攻队员如果会摆脱,就不怕对方紧逼,不仅不怕,反倒愿意对方紧逼!为什么?因为对方一采取紧逼,防守战线拉的很大,互相之间很难补防,正好利用对方这个弱点打二三人配合!

   所谓摆脱,说穿了,就是在赛场上进攻队员和防守队员玩小孩子玩的“捉迷藏”!大夥可能都还记得,小时候,站在蒙着眼睛逮人的孩子脑袋瓜子后面和他躲躲藏藏,让他找不着,沾沾自喜地暗笑那些情景吧。咱们小时候都玩过捉迷藏,可大了,当了篮球运动员,甚至当了国家队员,在赛场却不会玩“捉迷藏”了,变得直不棱瞪、傻了叭唧,人家一紧逼,就不知道怎么办了,把小时候玩的捉迷藏都给忘了。

  那么,在赛场上怎么和对方“玩捉迷藏”?也就是说,当对方紧逼时,怎么摆脱对手?咱们以左锋为例来说明,请看附图一:

一.原地摆脱:

长人:评传统篮球和现代篮球-3 

  3号身体重心下降,重心在左脚,利用腰腹力量向左侧做空切假动作,当防守队员4号向左侧移动防守位置刹那间,3号左脚突然起动并利用腰腹力量向上做空切,摆脱对手。

 长人:评传统篮球和现代篮球-3

 附图二是3号向上做空切假动作,然后突然起动向底线空切。摆脱动作不仅包括脚步动作的急起急停、腰腹力量的带动,还包括“眼神动作”,无论是向上还是向下做空切假动作。“眼神动作”都得做的像真的一样,否则的话就很难“欺骗”对方。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空切摆脱假动作要做得真真假假!例如,如果向上做空切摆脱假动作,对方不跟,那3号就立刻就向上空切摆脱对手,把假动作变成真动作!能否做到真真假假,完全取决于3号临场的判断能力。

二.底线“变奏曲”:

          长人:评传统篮球和现代篮球-3 

    如附图三所示,3号从左侧溜底线,当3号移动到底线处于4号身后、即位于4号脑袋瓜子后面时,突然急停。此时,如图中3所示,3号在4号脑袋瓜子后面左右晃动,利用头部左右晃动和4号玩“捉迷藏”!3号一这么左右晃动,不管4号是面朝3号还是背对3号,4号都得左顾右盼寻找和判断3号的确切位置与真实意图。3号在底线这个位置能否摆脱4号,这个头部左右晃动欺骗对方的动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4号一旦被“骗”丧失正确防守位置与角度刹那间,3号突然快速起动向边线方向〔或向底线另一侧〕空切接球进攻!

  附图四是上图从底线方向显示的该动作。

长人:评传统篮球和现代篮球-3 

 各位网友看了上述图例,您说,是不是进攻队员在和防守队员玩“捉迷藏”?过去北京男篮做上述摆脱动作做的最好的,是后来进入国家男篮的芦诗连,他在底线位于对方身后做左右晃动摆脱时,可谓神出鬼没,令防守队员晕头转向!像他那样的摆脱技术,现在已极少见,甭说在CBA,就是在NBA赛场上,也没见过有哪位球星做过像他那样的摆脱动作。所以说,如果进攻队员熟练掌握了上述摆脱技术,还能怕对方紧逼吗?在赛场上,防守队员的神经都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进攻队员所做的任何一个动作、任何一个眼神,防守队员都会本能地做出反应。就这么左晃右晃,紧逼的防守队员就失去了正确的防守位置,你一失去正确的防守位置,对不起,那就该我和中锋“玩”了!您就在后头看着我接中锋策应球投篮切入吧!

   虽然说摆脱是进攻队员和防守队员在玩“捉迷藏”,这只不过是个比喻。实际上,从上面说明可以看出,摆脱动作是一项十分细腻的技术动作,它包括脚步动作、腰腹力量的运用、急起急停技术、“眼神动作”和中锋等队员的配合。要熟练掌握摆脱技术,必须在平时训练时对每个环节进行严格的训练和精雕细刻!而这一点正是传统篮球的特点之一,一句话,“活儿”要细!

   话说回来,运动员能不能掌握这样的摆脱技术,关键还在于教练员的训练水平,甭管是“内教”还是“外教”,如果教练员自己都不会,能教给队员吗?!运动员怕紧逼,不会、或者说没怎么掌握摆脱技术,不正好说明教练员的自身水平和训练水平低下吗?

――未完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