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老北京男篮的重叠攻中锋
攻中锋球是前锋和后卫外线队员必须掌握的一项传球技术,它在半场配合中起着与中锋衔接配合的纽带作用,是一项重要的传球技术。
攻中锋球与半场进攻外围队员互相倒球等不同。外围队员互相倒球一般是两个进攻队员之间的直接传球,虽然也存在被对方抢断的危险,但一般来说不太容易失误球,其原因是防守队员不处于传球路线上,而是处于传球路线的一侧。
但是,攻中锋球却与上述传球完全不同,其不同点主要表现在防守队员正好处于传球路线中间,也就是说,外线队员攻中锋球时球必须越过防守队员,换句话说,传球队员是面对防守队员传球给中锋的,相对来说失误球的机率比较大。因此,攻中锋球是一项特殊的传球技术。以上如下图所示:
由于攻中锋球是面对防守队员,所以要求传球队员要有冷静的头脑、敏捷的判断力、多种多样的传球方式,这样才能在对方面对面防守下把球传给中锋。
攻中锋球时最重要的是判断防守队员的防守姿势,迅速捕捉防守队员防守姿势中的漏洞,迅速采取正确的传球方式快速出手。也就是说,攻中锋的球是穿过防守队员防守姿势的漏洞到达中锋手里的,如下图所示:
在比赛中我们有时会看到外线队员在攻中锋球时被防守队员抢断、甚至传球队员直接把球传到防守队员手里的情况,其原因是攻中锋球队员未能正确判断防守队员防守姿势的漏洞。这一点是外线队员攻中锋球时首先必须掌握和迅速判断的。
如果外线队员能正确迅速判断防守队员防守姿势的漏洞,下一步就是根据对方防守姿势的漏洞采取适当的传球方式。例如,防守队员双手下垂,就应该采取高传球。对方双手高举,就应该采取侧传球或击地传球,等等。有时传球队员还可以“调动”防守队员让他改变防守姿势,使之出现漏洞,以利于自己攻中锋球。例如,传球队员做持球切入假动作,诱使防守队员双手下垂,传球队员迅速从防守队员头顶单手快速直传球给中锋,老北京男篮队员对这种传球称之为“蹭头皮”。
攻中锋球也有许多配合,这里只举一例,即老北京男篮外围队员攻中锋球时曾用过“重叠攻中锋球配合”,该配合路线如下图所示:
当年老北京男篮打“重叠攻中锋球配合”时是后卫王忆诚〔图中6号〕传球给左锋芦诗连〔图中5号〕,王忆诚传球后快速移动到芦诗连身后形成二人重叠。这种重叠月光两种方式,一是二人都面对篮,二是左锋芦诗连背对篮、后卫王忆诚面对篮。如果二人都面对篮,左锋芦诗连则面对篮用双手持球将球置于背后,此时后卫王忆诚正好在芦诗连后面,使球处于二人之间。二人也可以互相面对面,球也处于二人之间。该配合妙就妙在这一点,由于二人贴的很近,而球又处于二人之间,既可由芦诗连持球、也可由芦诗连手递手把球交给王忆诚,甚至二人一块持球,由于二人贴的很近,动作十分隐蔽!这就让两个防守队员“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不知道到底谁在拿球?!难以判断到底由谁来攻中锋球?!这正是“重叠攻中锋球配合”的奥妙所在!
当二人重叠后,中锋王瑞卿〔图中4号〕可上下移动,与二人形成角度准备接球。此时二人根据两个防守队员防守姿势所出现的漏洞,或由王忆诚、或由芦诗连以合适的传球方式攻中锋球,例防守队员防不胜防!一旦攻中锋球成功,谁传球给中锋谁先空切,二人一下一上迅速拆开同时分别向底线和罚球线两个方向空切与中锋配合!当年老北京男篮在比赛时把“重叠攻中锋球配合”运用的可谓炉火纯青,非常熟练。现很难看到这个配合了,不仅在CBA很难看到、就是在NBA也没看到过!大概有的人现在或许还没听说过“重叠攻中锋球配合”这个词。其实,咱们中国的篮球的技战术是相当丰富的,里面有很多宝贵的东西,千万不能妄自菲薄!
“重叠攻中锋球配合”还有变化。当重叠后由于防守实在不能攻中锋球时,二人中的其中一人可突然持球切入,由于防守队员很难判断到底是谁在持球,所以这种持球切入具有很大的突然性,防守队员很难防。还有,重叠后在防守队员集中精力防攻中锋球时,二人中的一个人突然主动拆开,此时持球的一个人迅速向反向持球切入或原地跳投,也令防守队员防不胜防!而这一切完全基于二人平时训练所形成的良好默契,没有很好的默契就很难舒畅地完成这一配合。当然,作为中锋和外围队员配合的也很默契,这就是老北京男篮队员过去常说的,一对眼神就知道对方要做什么!因为在场上比赛靠的就是默契、靠的就是意识!而这种默契和意识则来源由平时反反覆覆的认真训练。
老北京男篮在运用“重叠攻中锋球配合”时不仅主力队员王忆诚、芦诗连二人运用的非常熟练默契,就是替补队员上场也能熟练运用,不至于造成脱节,之所以如此,是当年老北京男篮在教练张光烈执教下严格细腻科学训练的结果。没有高水平的教练就没有高水平的训练,没有高水平的训练比赛时就没有高水平的技战术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