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活动是中国戏剧家协会艺术发展中心与出资城市共同主办、各省级戏剧家协会共同协办的全国性少儿戏曲艺术活动。宗旨是响应中央号召,弘扬民族文化,振兴戏曲艺术,培养广大少年儿童对祖国传统艺术的兴趣与爱好。
活动的基本方式为:个人申报、省级戏剧家协会推荐、专家审核确定是否授予申报者“小梅花”称号、举行佩花仪式和荟萃晚会。
活动每年举办一届,活动的筹备、初选、推荐等工作在每年的8月开始,一般在下一年暑假期间进行终审,由审核委员通过观看申报者的现场表演而确定当年的“小梅花”称号获得者。
参加活动者,可以是专业戏校、艺校学员或专业剧团自培学员(专业组),也可以是中小学生、幼儿园儿童以及其他社会各界的少年儿童(业余组)。年龄段为14周岁以下。
1997年1月31日,中国剧协主办的“首届全国少儿戏曲大赛”
在南京举行,湖南省剧协率小杜鹃艺术团戏曲演出队参赛,节目《补锅》、《放风筝》获演出“二等奖”,《打铜锣》、《洗菜心》获演出“三等奖”,湖南省剧协获“组织奖”。
2001年7月26-28日,第五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活动在广东中山举行,由湖南省剧协选送的湖南艺术学校邓茜(湘剧《打樱桃》)获“金奖”,李凯(湘剧《大郎卖饼》)获“银奖”,湖南省剧协获“组织奖”。
2002年7月23-27日,第六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活动在江苏扬州举行,湖南省剧协推荐的参赛选手李沙旻、潘杭苇获“金奖”,李彭、李媛、凡桂伟获“银奖”,湖南省剧协获“组织奖”。
2003年,湖南省剧协选送长沙市湘剧院《打焦赞》、邵阳艺校祁剧《黄忠带箭》参加全国少儿戏曲比赛,荣获小梅花奖“金奖”2枚,“银奖”2枚,湖南省剧协获组织奖。
2004年9月,在全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活动中,由湖南省剧协选送的长沙市湘剧院曹威治(《井台会》饰演“李三娘”)荣获“金奖”、黄洁(《井台会》饰演“刘承佑”)获“银奖”;湖南艺术职业学院文君(《放风筝》)荣获
“金奖”。
2004年,湖南省剧协选送邵阳市花鼓剧团《磨豆腐》,参加第二届“中国戏曲红梅荟萃”大赛,演员荣获1枚“金奖”、1枚“银奖”。
2005年8月10-13日,第九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活动在山西临汾举行,湖南省剧协推荐的参赛选手湖南省湘剧院胡义林、李斯多(湘剧折子戏《拦马》),荣获小梅花奖“金奖”2枚。
2006年8月,湖南省剧协选送湖南文理学院艺术职业学院的常德汉剧《思凡》、湖南艺术职业学院的花鼓戏《刘海砍樵》参加全国少儿戏曲比赛,双双荣获小梅花奖“金奖”。
2007年7月,湖南省剧协选送湖南艺术职业学院湘剧《打樱桃》、花鼓戏《小放牛》参加全国少儿戏曲比赛,荣获小梅花奖“金奖”
2枚,湖南省剧协获“优秀组织奖”。
2007年7月,湖南省剧协选送邵阳市花鼓戏剧团《打鸟》,参加第三届“中国戏曲红梅荟萃”大赛,演员荣获2枚“金奖”,湖南省剧协获“优秀组织奖”。
2008年,由湖南省剧协推选的两名小演员参加中国剧协“小梅花”评选,分别获得“金奖”和“小梅花”称号。
2009年,湖南省剧协组织选送作品参加了2009年全国“小梅花”评选活动,两位小演员分别获得小梅花“金奖”和“银奖”。
2010年7月,湖南省剧协推选参加中国剧协第十四届少儿戏曲小梅花称号评选的节目中,湖南艺术职业学院陶思慧、毛梦佳获小梅花“金奖”;汉寿县汉剧团谢前锋、陈伟获小梅花“银奖”。
2010年10月,在第五届“中国戏曲红梅荟萃”活动中,湖南省剧协推选参加的湖南艺术职业学院教师徐耀芳、常德汉剧院演员袁金霞双双获得地方戏组“金花”称号。
2011年8月12日,在第十五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活动中。由我省剧协评选推荐的邵阳市艺术学校小演员邓遗会(祁剧《黄忠带剑》中表演“黄忠”,指导老师:屈越斌)获专业组“金奖”、湖南艺术职业学院学员任娟(花鼓戏《拾玉镯》中表演“孙玉姣”,指导老师:危文波)获专业组“银奖”;湖南省剧协获“组织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