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风情录之梅县松原耸魁塔

标签:
客家人客家风水旅游户外 |
分类: 涯系客家人 |
不知道,祖籍在梅县松原径口王姓后裔的人们,知不知道在他们松原境内和福建闽西上杭县下都乡的禾石径交界的地方有一座塔叫做:耸魁塔。这座塔和他们有着非常的关系渊源。
广东松口直通福建龙岩的省道223段,北礤境内蛇忽尾中途能看到远处有一座塔耸立在茫茫的大山之中,而在北礤乃至松原很少人提起和介绍,这座塔怎么会建立在这个荒无人烟的地方呢?
是古人吃饱了撑的?
有钱没地方花?
还是那个地方出了什么仙佛现迹?
我一向很喜欢塔呀,土楼等,这些土木结构的古迹,包括布局方面。所以,这个塔在几年前就是我的计划之一,一直搁置到前些日子,最后选定今天整好了珠子的中午骑上嘉陵70,带上阿奎,奔赴那座塔,一探究竟。
出发路线是由福建的闽西下都乡和睦村那里登山,再从松原那边绕回家,刚好划一个圈。顺便可以看看沿途有没有其他的奇遇记。从未到和睦村村口右手边岔路上去,刚好有条路是砍伐树木的运输线,直达那里,不过这个得男装车,还
得悠着点开,不然就会有故事的。
简单的先上一下这座塔的基本样子:
http://s10/mw690/4b952dc4gd081a46a1e99&690
阿奎,在摄像机面前总是这样的严肃,倒是我的龙爪手和他的神态有点格格不入
http://s13/mw690/4b952dc4gd081a44bf08c&690
真的是天助我也。因为几年前就知道那座塔在文革之后被拆除了,上不去。这一次,不但是摩托车直达,还刚好在修善,可以上去啦。塔身已经被粉刷一遍,白白的。
看一下这塔的碑记名字:
http://s11/mw690/4b952dc4gd081ae8440aa&690
塔名:耸奎塔
建造年份:大清嘉庆十五年庚午年
建造人:松原径口王**建
名字那里看不清楚,因为怀着对塔的尊重,我不敢用塔下火炉里面的碳来加深,就只好用省略号代替了,反正就就是径口王姓人。
来梅州的路上总有一个广告语:文化梅州
其实来过这里的人都知道,梅州地区是个文化底蕴非常深厚的地方,在东山桥那一代你溜达一下客家公园附近的老宅子,不是文官就是武官,基本都是什么进士等文人,所以,梅州客家人是很崇文尚武的。而这个塔,就是和文有关,和王姓人有关。
http://s16/mw690/4b952dc4gd081e99c130f&690
这个就是第五层的塔顶的的神龛。神龛正对着,开了五层的仅仅的一个窗,而这个神龛,窗,刚好就是正面对松原的径口王姓人的祠堂,由于大雾天,拍不清:
http://s10/mw690/4b952dc4gd081f30fe529&690
http://s3/mw690/4b952dc4gd081f3243c42&690
从这个窗户看过去,就是正面对的松源镇
http://s12/mw690/4b952dc4gd0825d2d0c3b&690
整个布局刚好是两边的左右山一路而开,龟向着潮汕而出,而这山谷出去刚好就是流向松原的韩江支流,刚好配置这个山头,更加的有生气。
再远看,就是遥遥相对的石寨村水口的面前庵,现在叫青云庵。有水的养,和佛家的灵光呵。而水,在客家人又财丁,也是儒家的智。
上塔向左看,是永定县和梅县交界的王寿山,三案点头,往右看,是武平县象洞的的白石顶
嗯,整体很齐备,协调,左右两边的辅和抄手都很适中,抄手左右都齐长,不会有长有短,一气呵成。这样的地方出来的男女都很厉害哈。还好,王姓人很敬祖,花了巨资来修缮,开路。这样的塔一旦,游人多了,对王姓祠堂是非常好的,增加了人气。而且,出塔面前无阻挡的山,这样的祠堂出来的人,大部分都不是大方不小气的,眼界也开,心胸也阔,加上对面的青云塔点缀笔尖,再远处的皇右笔的笔架。堪比我们石寨村的青云塔。希望松原政府不要和我们石寨村的村委一样,瞎编这个塔的来历和故事,不然,变味的景点就会成为一种败笔和笑柄。以上都是我个人按照以前的古建筑格局和老辈人所传,不是标准,真正的还是要这个点风水的明师才是专家。我的知见只是皮外而已,拿来和大家分享而已。因为我喜欢这些,所以我的把我家乡周围的这些比较有代表性的土木浏览一遍也是我的理想之一哈,有喜欢的人,可以大家约了一起去玩。下一遍,日记,介绍石寨村的青云塔的格局和真正的原理。我相信郭姓的石寨人有兴趣吧。